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2022年“9·5”泸定地震、2023年“12·18”积石山地震、2025年“1·7”定日地震给我国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监测预测和应急救援成为防灾减灾领域的核心议题。近年来,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可见光、SAR、红外、高光谱、电磁等卫星观测技术在活动断层定量调查、地壳多尺度形变监测、地震前兆异常感知、重大地震快速评估等领域展现独特优势。然而,当前遥感技术在地震研究应用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地震过程遥感物理机制研究不足、前兆异常识别精度不高、次生灾害链预警滞后、多源数据融合效率低、业务化应用程度低等,需要不断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并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与遥感应用的交叉融合。
为推进遥感技术在地震灾害全链条防控中的创新应用,助力构建现代化防灾减灾体系,《地震工程学报》面向学术界开展专题征稿。本次征稿聚焦多源遥感技术与地震灾害风险防控的交叉研究,旨在汇聚前沿理论与技术突破,为地震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与应急救援提供科学支撑。
一、征稿方向包括:
(1)活动断层定量研究高分辨率遥感应用;
(2)地震灾害风险评估遥感新理论与方法;
(3)地震前兆异常多源遥感智能识别技术;
(4)震后应急遥感应急响应、指挥和决策支持技术;
(5)地震灾情精细化评估遥感方法模型;
(6)地震次生灾害链遥感监测与风险防控;
(7)多源遥感数据融合在地震灾害中的应用;
(8)基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地震遥感分析;
(9)空天地一体地震观测数字孪生系统构建。
二、征稿要求
(1)来稿要求选题新颖、观点鲜明、资料准确、说服力强,具有一定的学术交流价值;
(2)作者确保稿件的原创性,不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文责自负;
(3)文章格式等请参考本刊官网中投稿须知要求。
三、专辑召集人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张元生 研究员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窦爱霞 研究员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姜文亮 研究员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李永生 研究员
北京大学 胡燮 研究员
西南石油大学 饶刚 教授
兰州交通大学 苏小宁 教授
四、具体流程
2025年6月30日之前,作者通过投稿系统投稿(http://dzgcxb.ijournals.cn/ch/index.aspx,一定要注明专栏 投稿);2025年2月—2025年6月编辑部及时安排专家审查,拟于2025年第6期或2026年第1期正式出版。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贾源源
电话:0931-8275892
E-mail:dzgcxb@gsdzj.gov.cn
注:若投稿人数较多,对于审稿通过的稿件按照作者改回先后顺序发表。
《地震工程学报》编辑部
2025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