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8(S2):183-189.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6.Supp.2.0183
摘要:通过对高台宽频带数字资料在数次冷空气过程时段地脉动幅度及频谱变化的分析,在时间域和频率域上研究冷空气过程的干扰特征,发现冷空气过程时段,地脉动记录曲线会出现大周期扰动或抖动式畸变;随着冷空气过程开始到结束,0.001~0.005 Hz的频幅最大值出现较大变化,进程上具有上升、达到最大值、逐渐回复的特征,降温幅度最大则扰动幅度达到最高值。
2016, 38(S2):190-196.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6.Supp.2.0190
摘要:利用河北昌黎台近一年的多极距观测数据,分析各个测道的年变特征,发现随观测极距的增大,各测道年变特征也不尽相同,体现了降雨对年变低点相位的影响随地层深度增加而滞后的特点。同时将多极距观测值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观测误差均小于1,上两层误差略大于下三层。结合该台站最新打井资料,利用电测深数据反演,得到昌黎台新的电性结构模型:h1=2.6 m、ρ1=36.0 Ω·m;h2=14.4 m、ρ2=528.6 Ω·m;h3=75.8 m、ρ3=38.5 Ω·m;h4=∞、ρ4=817.0 Ω·m,与历史文献略有差别。
2016, 38(S2):197-202.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6.Supp.2.0197
摘要:2016年青海门源MS6.4地震发生时,地震影响范围内的台站均出现了多种地磁异常,如Z分量加卸载响应比、Z分量日变幅逐日比、Z分量21点值的空间相关、地磁低点时间存在偏移等。统计震前与震后观测到的所有地磁异常现象,提取并分析其地磁异常,可为今后利用地磁方法预测地震积累经验和震例。
2016, 38(S2):203-207.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6.Supp.2.0203
摘要:基于GM4磁通门磁力仪秒数据,分析研究了2008-2014年天水地磁台的地磁极化值和转换函数变化,结果表明在2013年岷县6.6级地震前天水台地磁极化值和转换函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1)转换函数|A|和|B|在震前均出现了下降-转折-上升的异常变化,在上升至最高点时发生了岷县6.6级地震;(2)较短的周期转折上升变化更明显,幅度也更大,如|A|的20~80 s和|B|的20~110 s;(3)3.20 s、50 s和80 s周期的帕金森矢量方位角在震前出现转向并指向震中的现象;(4)4.5~100 s周期的极化值Yzh在震前3个月出现2次超3倍均方差的高值异常。
2016, 38(S2):208-211.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6.Supp.2.0208
摘要:选取唐山老震区1992-2014年的流动重力,绘制重力场测值空间变化等值线和时序变化曲线,结合唐山地区4次M≥5.0地震进行异常分析。发现震前有如下特征:(1)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均有较为明显的前兆异常反应;(2)地震均发生在重力变化的“0”等值线附近。
2016, 38(S2):212-217.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6.Supp.2.0212
摘要:使用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2E/G红外遥感亮温产品为基础数据,针对2016年3月21日甘肃金塔4.7级地震前后出现在震中区附近的显著热红外异常,运用小波变换和相对功率谱法进行异常提取和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地震热红外异常范围主要分布在震中以北的大范围区域,震前10天左右出现功率谱增强现象,随着时间推移,异常范围逐渐向北扩大,一直持续到震时,震后14天异常开始收缩并减弱。通过对比同地区相似震例发现,本次地震与2012年5月3日金塔5.4级地震的热异常特征有许多共同点,其中相同的特征周期可为热红外地震前兆特征的归纳提供典型的参考信息,同时可为建立区域热异常统计模型积累可靠的判定依据。
2016, 38(S2):218-221.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6.Supp.2.0218
摘要:地震烈度速报和地震预警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和谐和国家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甘肃省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工程项目的内容是对本省地震烈度速报和地震预警台网进行加密和升级,形成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观测网络和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网络,向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及时提供紧急地震信息服务。其目的是提高甘肃省地震烈度速报台网提供的地震速报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进一步提升甘肃省防震减灾服务能力,为科学地震预警提供依据。
2016, 38(S2):222-226.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6.Supp.2.0222
摘要:甘肃省金昌市区域地震台网经过数字化改造后,新增加了四个数字化台站,扩大了监测范围,提高监测能力。原有仪器设备更新升级,连续不间断供电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等性能有了大幅度提升,观测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通过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资料共享、人机交互分析定位、数据磁盘介质保存等软件功能,同时,台网技术系统的复杂程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本文通过重新讨论金昌地方区域数字测震台网技术系统改造和升级的过程,结合台网快速精确地进行2008年3月甘肃肃南皇城区5.0级地震和2016年1月青海门源6.4级网内地震的准确定位和震情速报以及提供数据资料的实际应用,交流地方区域地震台网改造经验并阐述数字化台网改造的现实意义。
2016, 38(S2):227-230.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6.Supp.2.0227
摘要:随着水利水电建设的快速发展,水库地震的危险性也越来越高。国内外已有典型水库诱发震例百余例,可为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提供第一手素材,但震例资料的分散给研究者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所以有必要建立水库震例基础数据库,为水库大坝工程的危险性预测和库区的防灾减灾服务。从系统需求出发,基于Access为开发平台构建水库震例基础数据库,数据库数据类型包括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实现其数据的管理、查询、统计、输出等功能,为水库地震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2016, 38(S2):231-235.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6.Supp.2.0231
摘要:利用Java语言和Mysql数据库设计天津市地震局数据监控与展示系统。该系统具有测震数据、前兆数据、环境数据、地震事件、台站信息的查询与展示功能,实现规范各类数据格式,改变数据存储方法,查询台站基本信息。便于科研人员通过浏览器方式对数据进行检索和可视化展示,进一步提高数据可视化展示的服务能力。
2016, 38(S2):236-239.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6.Supp.2.0236
摘要:VOIP是把语音技术集成在IP协议中,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一种全新通信方式。本文提出的江苏地震应急指挥车VOIP网络设计,极大的加强前后方联系并有效节省通信费用,对提高江苏省地震局地震应急救援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高曙德 , 郑卫平 , 安海静 , 陈彦平 , 梅东林 , 缑亚江 , 杜春鑫
2016, 38(S2):240-249.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6.Supp.2.0240
摘要:针对2015年12月17-19日甘肃省陇南市汉王台地电阻率井下观测三道同步出现的振荡变化,通过现场核实,并对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得到:此次垂向观测记录到的扰动变化不是来自深部地下介质的电性变化,而是浅部的干扰,可能因素是台站高压电扰动(或变压器漏电)与台站测区草坪浇水导致地表湿润易于传导有关;通过这次异常核实,对井下地电阻率观测有了较为完整的认识,为资料突变核实步骤和分析方法积累了一定经验,也为探讨深井地电阻率变化是否是地震前兆增添了佐证。
2016, 38(S2):250-255.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6.Supp.2.0250
摘要:将最小二乘配置方法的高斯型经验协方差函数模型应用于区域跨断层形变特征曲线的异常辅助识别。通过西秦岭跨断层形变区域水准对岷县-漳县6.6级、景泰5.9级地震等前兆异常判定算例,说明最小二乘配置内插拟合可以进行区域跨段层水准形变曲线的趋势模拟和辅助查找区间异常特征,对于跨断层形变曲线异常识别有一定意义。
2016, 38(S2):256-260.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6.Supp.2.0256
摘要:通过对昆明地震台前兆观测资料的短临跟踪分析,发现短时间强暴降雨干扰引起的异常与地震前兆短临异常有相似特征,为了获取可靠的前兆变化信息,需要对观测资料进行降雨干扰排除,才能对类似异常变化做出客观的判断。
2016, 38(S2):266-269.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6.Supp.2.0266
摘要:河北涉县台钻孔体应变仪于2013年9月被雷击坏,2014年重新钻孔,2015年1月新装钻孔体应变仪,同年4月正式运行。本文对涉县地震台新装体应变仪在安装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讨论。同时对仪器运行后的资料质量进行分析,表明涉县台体应变运行较好,安装较为成功,其方法可为其他新装台站参考。
王小娟 , 韩晓昆 , 陈志 , 崔月菊 , 谢超 , 李营
2016, 38(S2):276-281.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6.Supp.2.0276
摘要:在六盘山东麓断裂带布设8条测量剖面,现场测量了土壤气Rn浓度及通量,来讨论六盘山东麓断裂带逸出气氡浓度特征及其与构造活动性间关系。测量结果表明:8个测区测量的气Rn浓度平均值在23.88~66.34 kBq间,通量在2 194~14 091 Bqm-3s-1间。断裂带土壤气Rn浓度平均值在空间分布上,自北向南逐渐增大,由44.61 kBq升高至66.34 kBq,到断裂带南段西贤村、刘店村两个剖面Rn浓度平均值减小,这可能是由空间上断裂活动性差异引起的。
2016, 38(S2):282-290.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6.Supp.2.0282
摘要:采取Nakai拟合、振幅因子、调和分析和相对均方差等方法,对河北省数字化形变台站的形变观测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形变观测资料中,怀来、易县和宽城的VS垂直摆倾斜仪、DSQ水管倾斜仪和SS-Y伸缩仪观测资料对河北范围内的中强以上地震有中、短期映震能力。
2016, 38(S2):291-295.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6.Supp.2.0291
摘要: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得到丹江口市农村房屋建筑基本资料的统计数据。在此基础上,运用建筑物地震易损性的概率分析法,对该市农村房屋建筑进行震害预测。预测结果表明,丹江口市农村房屋建筑基本能到达Ⅵ度的抗震设防要求,但当遭遇到烈度为Ⅶ度的地震作用时,发生毁灭性破坏的可能性极小,可能会大范围发生中等破坏,并导致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通过抗震措施经济分析认为,增加约6%的建房投资,即可实现三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民居防震减灾政府规划管理建议和技术措施。
2016, 38(S2):302-307.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6.Supp.2.0302
摘要:通过对河北张家口地区农村房屋进行实地抽样调查,得到该地区主要房屋的结构类型、建设年代、所占比例及建设场地条件等信息。结合该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条件及张北地震对房屋破坏的影响,分析研究农村房屋抗震设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为提高张家口地区农村建筑的抗震性能、新农村建设和危房加固改造提供技术支撑。
2016, 38(S2):308-313.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6.Supp.2.0308
摘要:通过沿地裂缝展布区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地质填图,分析清徐地裂缝灾害的主要特点。根据调查结果,按照通用受灾体经济损失计算方法,折算出地裂缝对清徐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结果表明:清徐地裂缝灾害有如下主要特点:(1).地裂缝灾害的衡生性;(2).地裂缝灾害的三维破坏;(3).地裂缝破坏的有限性;(4).地裂缝成灾过程的渐发性。清徐构造地裂缝造成1 973间房屋严重破坏,3 460间房屋中等破坏,4 050间房屋轻微破坏,房屋经济损失约1.168 65亿元;约使1 090余亩耕地失去了灌溉功能(由水浇地变为旱地或成为荒地),耕地经济损失约218万元;对公路造成三处破坏段,道路经济损失约870万元。清徐构造地裂缝带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1.278 45亿元。
2016, 38(S2):314-318.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6.Supp.2.0314
摘要:玉树7.1级地震已过去6年时间,重建后的玉树焕然一新。尤其是房屋建筑,与震前相比,新玉树房屋建筑的地震易损性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通过对玉树7.1级地震的震害情况以及玉树灾后恢复重建地区的地理状况,房屋建筑结构类型进行调查研究,采用类比方法对玉树地区重建后房屋建筑的易损性矩阵进行了修正。以期得到可适用于该地区的房屋破坏概率矩阵,为未来震灾快速评估和辅助决策提供必要支持。
2016, 38(S2):319-324.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6.Supp.2.0319
摘要:2016年2月11日新疆新源县发生MS5.0地震,极震区烈度为Ⅵ度。综合现场调查及地震等震线分布情况,初步判定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阿吾拉勒山南缘断裂。对灾区乡镇的房屋进行调查,发现部分土木结构房屋未进行过抗震设计,在本次地震中破坏较为严重;部分砖木结构房屋地基未按照规范施工,在震动荷载作用下出现不均匀沉降,致使房屋墙体被拉裂、倾斜。数月前灾区发生过强降雨、冻融灾害,加之多次地震灾害叠加,造成本次地震房屋破坏率高、房屋破坏程度重。
2016, 38(S2):325-328.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6.Supp.2.0325
摘要:以甘肃省省委、省政府岷县漳县6.6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统一部署为契机,通过对岷县王家沟灾后重建安置点进行现场资料收集和场地条件勘察,把握异地重建集中安置点场地特征。在对该场地进行实地勘察后,对其边坡现场取土,室内进行静力试验,从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方面给出该边坡相关参数,将其作为数值建模的基本参数,结合岷县实际发生地震波来模拟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力学特性,得出其边坡的安全系数。结合《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开展岷县王家沟灾后重建安置点场地滑坡危险性评价,经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得出其边坡在静力条件下处于欠稳定状态,存在进一步滑坡的可能性;在动力条件下处于不稳定状态,尤其在强震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引起滑坡体进一步滑塌,其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并针对已出现的实际场地安全问题,提出综合防御震害的对策建议,综合考虑建议避让,另选安全可靠的场地进行安置,方可避免更大的损失。
赵英萍 , 杨锐 , 高景春 , 王宁 , 贾炯 , 李雪英 , 蔡玲玲 , 王莉婵
2016, 38(S2):329-338.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6.Supp.2.0329
摘要:利用河北测震数字台网2009年1月-2015年5月记录到的169个ML≥2.5地震(含山区和平原)4 180条波形资料,将河北(含北京、天津)及邻近地区作为研究区域,根据地形及地质构造将研究区域分为山区和平原两个区,采用三段几何衰减模型,用Atkinson(1992)方法计算各自的Q值,得到山区和平原的非弹性衰减Q随频率变化的关系式分别为:Q(f)=474.8f0.3589,Q(f)=294.5f0.5193,并与已有的结果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利用Moya(2000)方法进行震源谱和场地响应的联合反演,得到了93个基岩台、58个井下台的场地响应,基岩台的场地响应随频率的变化较为复杂。不同类型的基岩台场地响应绝大多数无明显的一致性特征;井下台站的场地响应随频率变化的形态基本一致,在低频段(1~7 Hz)表现为放大作用,在高频段(7~20 Hz)表现为衰减效应。
2016, 38(S2):339-343.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6.Supp.2.0339
摘要:应用水域地震影像探测技术,针对拟建秦皇岛旅游人工岛海域的隐伏断裂开展地震映像探测,结果显示:在人工岛东北侧和南侧各存在一条断裂,且断裂倾角较陡,上断点埋藏较浅,距海底约3 m。结合区域地震构造和河北省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成果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两条断裂均是基岩断裂,不具备发生地震的条件和危险性。
2016, 38(S2):344-350.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6.Supp.2.0344
摘要:钻孔剖面是地震安全性评价等工作中重要的基础资料。绘制钻孔地质柱状图是地震、地质工作中的一项基础工作。随着计算机在地质学中的广泛应用,如何利用计算机高效快速地绘制钻孔地质柱状图地质工作者还进行了各种尝试,但往往效率不高,对地震工作的针对性也不强。基于.NET平台,采用C#语言开发一款独立的地震钻孔柱状图和钻孔综合剖面绘制软件。介绍软件实现的关键环节及主要功能模块。该软件可以方便地读取实际观测中的原始数据进行柱状图绘制,生成高清矢量图形,编辑生成的钻孔参数文件还可以方便地用于构建地下三维地质模型和钻孔数据可视化分析和科学管理。
2016, 38(S2):351-355,361.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6.Supp.2.0351
摘要:随着近年来在岩溶区修筑建筑物越来越多,岩溶给工程建设来了许多困难,探明岩溶区岩溶分布特征变得尤为重要。广东某大型工程场地在可研阶段发现大量溶洞,严重影响施工。本文从研究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方面对岩溶的形成机制做详细阐述,通过物探和钻探方法,查明研究区岩溶分布和发育特征,并准确、合理地对场地的稳定性和工程建设的适宜性做出评价,也为岩溶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经验。
高晓清 , 杨丽薇 , 郭维栋 , 郭安宁 , 郭增建 , 汤懋苍
2016, 38(S2):356-361.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6.Supp.2.0356
摘要:地壳内流体的运动与地球动力学、地震、地球排气及气候变化等密切相关。本文利用我国239个气象站0~3.2 m地温资料,用3种方法计算了地气界面的年平均热通量,发现30°N以南的低纬地区表现为地热的净积累,30°N以北的中高纬地区为地热净放散,其量值达到2 W/m2,表明在岩石圈中有热量从低纬输向高纬,形成地气环流。岩石圈裂隙中地下流体(地气)的运行速度要达到10~30 cm/s才可完成热量的纬向输送。本文统计了2003-2007年中国大陆地热涡的逐月移动速度,发现以300~600 km/月(10~20 cm/s)为最多。
2016, 38(S2):362-363.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6.Supp.2.0362
摘要:探讨了莫霍面起伏与大地震的孕育关系,认为两者之间相关性不好。其主要原因由Byerlee摩擦定律所述系数有关。即在深部条件下摩擦系数与物性无关。
版权所有:地震工程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