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37(S2):127-130.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5.增刊2.0127
摘要:考虑周期性高架桥结构由桥墩及两相邻的水平梁组成,分析平面外振动失谐引起局部化现象。首先建立水平梁-桥墩连接处的传递矩阵,结合Wolf算法推导描述周期性高架桥波场局部化的Lyapunov正指数,并讨论高架桥结构的桥墩高度、桥梁跨度失谐及材料阻尼变化对描述局部化因子的Lyapunov指数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低频时桥墩高度及桥梁跨度失谐对Lyapunov指数几乎没有影响,而随频率增加,周期高架桥结构失谐引起局部化现象明显;在通带域,振动波局部化更容易受结构材料阻尼变化的影响;在禁带域,高架桥的桥墩高度、桥梁跨度失谐对振动局部化影响要大于结构材料阻尼。
2015, 37(S2):131-136.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5.增刊2.0131
摘要:对常规的霍普金森压杆装置进行改进,使其可以应用于干性砂土试样的冲击试验。针对干砂开展冲击试验,得到应变率在102~103 s-1范围内稳定的入射波、反射波和透射波的波形图,并用橡胶膜作为波形整形器以获得更明显的透射波信号。结果表明:在较高应变率荷载作用下干砂没有明显的应变率效应;对于等厚度砂土试样,应变率随着加载气压的增大而增大,且增大趋势明显;在同等加载条件下应变率随着砂土试样厚度的增大而减小。
2015, 37(S2):137-141.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5.增刊2.0137
摘要:采用有限元法研究高土石坝的地震加速度分布,提出高度为250 m级的土石坝建议地震加速度动态分布系数图示。在此基础上,基于修正的Drucker-Prager弹塑性模型,利用强度折减法对高度为250 m级的土石坝坝坡抗震稳定性作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坝体地震加速度动态分布系数的降低,坝坡的临界安全系数有所提高。
2015, 37(S2):142-146.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5.增刊2.0142
摘要:选取三峡水库区地震频发的兴山县一典型厚层堆积型滑坡为研究对象,以实测库水位波动与地震发生时间点关系为基础,并参照V度地震烈度,采用静力-渗流-动力多场耦合3D数值模拟方法,对滑坡变形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地震作用与库水位波动密切相关,不利的渗流条件和地震动荷载作用相互叠加,渗流场-动力场耦合作用共同导致滑坡体发生变形;(2)堆积层滑坡体结构相对均质,无显著不良地质单元,除堆积体临空面附近外,其对地震波几乎无放大效应;(3)V度地震烈度条件下,连续地震对堆积层滑坡变形量的影响有限且收敛,但仍有必要对滑坡体变形进行长期监测。
2015, 37(S2):147-151.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5.增刊2.0147
摘要:使用时程分析法研究边坡动力响应的非线性特征,基于强度判据的安全系数给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以及能量持时阀值等参数对非线性特征的影响。研究认为:对于一定的岩土材料,边坡动力响应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各质点具有统一的波形形式;位移和速度变化相对地震加速度变化有明显的滞后,质点加速度相对地震加速度有明显的同步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以及能量持时阀值的变化均对边坡安全系数和塑性区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2015, 37(S2):152-156.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5.增刊2.0152
摘要:异年倍九法是一种通过区域内历史大震发生时间进行短临跟踪预测的方法,本文探讨了该方法与磁暴二倍法结合回顾性地预测国内著名大地震的震例。结果表明二者结合后能较好地对强震进行时间短临跟踪预报。
2015, 37(S2):164-169.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5.增刊2.0164
摘要:利用山东地电场观测数据跟踪分析结果,结合观测资料,分析自然环境、场地环境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给山东地电场观测带来的干扰。结果表明:(1)观测系统故障多出现数据同步错误或缺数,较容易判别;(2)雷电会导致地电场观测数据产生畸变,变幅达到几十(甚至几百)kV/km,是正常观测值的几倍乃至几十倍;(3)缓急程度不同的降雨会造成数据离散程度不一致,中等以上降雨会影响正常日变形态,导致各测向长、短极距相关性明显降低,相关系数由正常的0.8左右降至0.6左右,甚至更低;(4)高压直流输电影响显著,电流注入接地极引起换流站地电位升高;当输电停止时,电流注入接地极降至零,地电场观测数据呈直线下降;(5)人为干扰会造成数据非连续性同向突跳或台阶,长短极距幅度变化差别较大,但同一测道变幅基本接近;(6)地电暴引起的六个测道上的变化幅度基本一致,最大振幅方向相同,由于地理位置和观测环境的不同,不同台站记录到的地电暴幅度会存在差异。
2015, 37(S2):170-176.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5.增刊2.0170
摘要: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1982-2014年泸州井水位的月均值观测资料。发现有6次中期异常变化,分别对应1989年巴塘东南6.6级、2008年汶川8.0级等5次强(大)震,其中汶川8.0级地震出现了两次异常;并与川滇地区其他井(泉)对比,证明泸州井水位的中期异常明显,且不是孤立存在的;探讨了该井在汶川地震前后异常表现的特殊性,即出现"二次异常",震后效应亦显著和持久。最后提出利用泸州井水位从属函数异常计算发震时间的中期预测试用性指标,该指标可计算川滇地区最有可能发生强震的时间段。
2015, 37(S2):177-180.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5.增刊2.0177
摘要:通过对不同龄期粉喷桩及桩间土的强度进行试验分析,发现粉喷桩强度具有时效性增长,同时桩间土强度提高十分明显,且强度也具有时效性增长。
2015, 37(S2):181-184.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5.增刊2.0181
摘要:水平动荷载作用下桩的水平承载力和桩侧土的刚度变化是桩基设计时的重点考虑因素。采用基于移动硬化弹塑性本构模型的水土完全耦合有限元法,建立二维桩土共同作用模型,探讨黏土中刚性短桩在水平动荷载作用下水平力与位移的关系,以及割线刚度的衰减规律。并对比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与静载作用下桩的水平承载力的差异,得到一些对研究和设计都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2015, 37(S2):185-190.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5.增刊2.0185
摘要:利用PFC(Particle Flow Code)软件探讨颗粒摩擦系数、颗粒刚度、颗粒形状、试样孔隙率对直剪宏观力学行为的影响,并将模拟结果与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对比,所得到的数值模型基本再现标准砂直剪试验。结果表明PFC程序模拟标准砂的基本力学行为是可行的,这一结果可为今后标准砂的数值模拟实验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2015, 37(S2):191-196.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5.增刊2.0191
摘要:通过分析对比可液化饱和粉土地基的三种复合地基形式,总结三者的抗液化性能。结果表明:(1)天然饱和粉土地基不同深度处超静孔隙水压力曲线发展趋势基本一致,但浅层地基处超孔压会有小幅下降,而孔压比的分布规律是浅层较小,中层与深层较大;(2)降低孔压方面,多类型桩(碎石桩+CFG桩)复合地基相比于碎石桩复合地基,在浅层与中层处理效果相差不大,但在深层处后者处理效果更好;(3)减小竖向变形方面,多类型桩(碎石桩+CFG桩)和CFG桩比碎石桩控制的效果好,且多类型桩能更好地减小竖向变形。
2015, 37(S2):197-200.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5.增刊2.0197
摘要:上海龙耀路越江隧道江中段将穿越耀华玻璃厂老码头桩基群,在盾构推进前需对既有桩基进行拔除。通过各种拔桩方法的比选,针对工程特点,选用FCEC全回转拔桩技术。本文详细介绍FCEC工法的基本原理、优点和施工流程。拔桩过程中,防汛墙的最大沉降为6 mm,不均匀沉降为5 mm,均在安全范围内,证明FCEC全回转拔桩技术能在严格控制施工扰动的前提下快速完成拔桩清障工作。
2015, 37(S2):201-206.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5.增刊2.0201
摘要:国内规范及工程实践中把锚杆结构划分为锚固段、自由段及锚头段,这种划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锚杆技术发展需求,建议增加一种将杆体划分为黏结段、非黏结段与张拉段的划分方法。工程中普遍存在将黏结段作为锚固段使用的现象,锚固段与黏结段、自由段与非黏结段的功能不同,不能混淆。止浆塞是物理上将锚固段与自由段分开的关键构件,不设置止浆塞则无法确定锚固段的起止位置及长度,也就无法对锚固段进行准确设计计算。实际工程中止浆塞的设置位置造成拉力型锚杆带有拉压型锚杆的受力特征。为保证锚固段置于假定破裂面以内的稳定土体中,需将止浆塞设置在假定破裂面以内1~2 m处。
2015, 37(S2):207-213.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5.增刊2.0207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振杆密实法的适用性、加固效果、加固机理等方面的回顾,总结振杆密实法加固无黏性土地基技术中三个关键方面的发展现状,最后提出振杆密实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2015, 37(S2):214-217.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5.增刊2.0214
摘要:传统的水下强夯工艺无法实现短时间内无死角地夯实块石抛填层,采用水下振动压实的方法对港珠澳大桥工程中水下块石基床进行压实整平,在国内尚属首例。由于工程实例较少,在现场实施前需进行理论分析。本文将块石抛填层和振动压实系统的模型进行简化,并建立振动方程,通过数学推导给出水下振动压实系统对块石抛填层的做功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水对振动压实方法做功的削弱作用很小。
2015, 37(S2):218-222.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5.增刊2.0218
摘要:为实现利用Rayleigh面波准确、高效地评价软弱地基的强夯加固效果,提出Rayleigh面波评价强夯法的量化分析技术。首先将现场采集到的面波频散曲线经过频散分析得到地基不同深度处的剪切波速,在试验室通过对现场取回土样的击实试验和剪切波速测试,得到不同孔隙比时土样所对应的剪切波速,作为本场地土的波速测定参照标准。提出夯击效果评价参数δ,通过对参数δ的计算使得利用Rayleigh面波测试实现对强夯加固效果的量化评价成为可能。最后通过对天津滨海新区某软土场地强夯加固工程的Rayleigh面波量化评价,证实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2015, 37(S2):223-229.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5.增刊2.0223
摘要:高精度地形图解译能够给出大量地质信息,用GMT软件绘制高精度地形图是地学研究者从事研究、成果交流与发表高质量论文的必要手段,但目前的地形数据格式不能直接应用,因此搭建一个平台,使其视窗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Matlab开发了GMT视窗化平台,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帮助。
2015, 37(S2):230-235.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5.增刊2.0230
摘要:以青海省地震应急专题图的模板制作为实例,讲述ArcGIS高级制图技术在地震应急专题制图中的应用。该技术可解决传统GIS制图中存在的制图不规范、专题要素不清晰和符号标注压盖等问题,最终提高制图效率,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地震应急工作。
2015, 37(S2):236-239.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5.增刊2.0236
摘要:辽宁测震台网目前的短信发送系统只能给中国移动的用户发送短信,在发送过程中由于人工干预太多,影响短信发送效率和准确度。基于WebService,利用PyQt开发了一套新的地震短信快速发送系统,该系统可以自动生成地震短信并选取短信接收人员,也可以根据特殊情况灵活修改,还可查看短信发送状态。该系统配置简单,可以自动生成系统运行日志,便于维护和查找故障。
2015, 37(S2):240-245.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5.增刊2.0240
摘要:利用SI-1260阻抗分析仪在室温常压下对南方页岩气探区中某井多块富总有机碳(TOC)含量的饱和页岩岩芯进行多次复电阻率扫频测量,最终选择一组数据分别使用单Cole-Cole、双Cole-Cole、Cole-Cole乘Brown以及Dias模型对其复电阻率幅值以及相位进行频谱参数联合反演。反演结果表明双Cole-Cole和Cole-Cole乘Brown模型相对于其他模型具有较小拟合误差,能够很好地描述页岩岩芯的复电阻率以及相位曲线,且能从反演结果中较准确地得到各频谱参数。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高TOC的页岩岩样的宽频复电阻率参数表现为低频时的高极化率异常,总结出高TOC页岩储层具有低电阻率、高极化率的异常特征。其对使用时频电磁勘探技术和频谱激电法寻找富总有机碳含量的优质页岩储层以及页岩储层复电阻率测井方法的实现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版权所有:地震工程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