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第33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各向异性双相介质弹性波场褶积算法数值模拟

      2011, 33(4):313-318.

      摘要 (866) PDF 922.24 K (1608) 收藏

      摘要:从各向同性介质中波场数值模拟的褶积微分算子法出发,推导出了各向异性双相介质中波场传播数值计算的褶积新算法。将常见的二阶微分Biot波动方程用等效的一阶速度-应力双曲方程表示,其中未知的波场向量包括固相和流体的速度分量和应力分量,由此对方程的时间项使用交错网格差分方法计算,而对空间项则采用褶积微分算法进行求解。对各向异性双相介质在单层介质模型和双层介质模型中的波场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的结果显示,在两层介质分界面上当地震波产生反射时能观测到两类纵波和横波,并且在衰减系数大的介质里慢纵波很难见到。

    • 地震阈值监测技术中的震级校正

      2011, 33(4):319-321.

      摘要 (865) PDF 205.43 K (915) 收藏

      摘要:地震阈值监测技术能够实现对台网监测能力的实时评估,该方法利用短时平均值(STA)代替A/T来计算震级。为了使STA计算的震级跟传统震级计算结果一致,需要对利用STA计算的震级进行校正。本文通过分析台站检测到的历史事件,选择最优的滤波频带计算log(A/T)与log(STA)之差,得到利用STA计算震级的校正系数。利用新疆地震台网部分台站的数据,分析了阈值监测技术计算的台网监测能力,结果跟实际值基本一致。

    • 渭河盆地断裂活动速率的粒子群算法反演

      2011, 33(4):322-325.

      摘要 (806) PDF 332.57 K (1316) 收藏

      摘要:渭河盆地是我国典型的断陷盆地,是中国大陆地裂缝活动、地面沉降活动最剧烈的地区之一。本文利用2004-2007年间的GPS数据,采用粒子群算法与位错理论模型相结合,对渭河盆地主要断裂的三维滑动速率进行了反演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断裂活动性质与地质测量方法获得的结果基本一致:除韩城—华县断裂以张裂为主外,渭河盆地主要断裂均以正倾滑为主,并具有走滑特征,呈张裂的运动趋势;(2)从滑动速率来看,秦岭北侧大断裂速率最大,可达4.5mm/a。固关—宝鸡断裂活动最小,活动速率仅为1mm/a左右;(3)在趋势上与现有的地质资料基本一致,以EW向断裂活动最强,NE方向较强,而NW方向较弱,并且分布上呈现南强北弱的特征。

    • 多发点地震紧急运输优化系统的设计

      2011, 33(4):326-330.

      摘要 (748) PDF 322.42 K (1060) 收藏

      摘要:大地震后的救灾运输不仅要求及时,还要保证运输量上充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图层拼接的多发点(多个站点同时出发)地震紧急救灾运输系统的构建方案,既能够充分挖掘震后实际交通网络的潜力,又能够综合考虑多条线路同时发送救灾物资的并行运输问题,避免多条运输线路同时运输造成的交通拥堵,并能满足运输量的需求。

    • 陇南山区局部地形对地震动强度的影响

      2011, 33(4):331-335.

      摘要 (764) PDF 274.59 K (1214) 收藏

      摘要:利用汶川大震后在文县县城附近架设在同一地点不同高度的三个流动台获取的7次强余震的记录,通过对原始记录做零线调整并计算记录时程均方根值,研究了局部地形高差对强震地震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局部孤突地形对地震动加速度有明显的放大作用,在进行山区建筑选场和城镇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局部地形的放大作用和影响。

    • 考虑梁体—挡块碰撞效应的桥梁地震响应数值计算

      2011, 33(4):336-341.

      摘要 (836) PDF 339.56 K (1051) 收藏

      摘要:地震中桥梁梁体和挡块之间的碰撞是导致挡块破坏的直接因素。为定量研究由碰撞带来的横桥向地震响应的变化,采用Kelvin接触单元模型和SSH法数值计算方法,推导了考虑梁体-挡块碰撞效应的桥梁地震响应的数值计算方法和步骤,并用MATLAB编制了相应程序。通过对比计算结果和有关文献的试验数据可以看到,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计算效率高,结果准确。最后通过一个例子说明了本方法的实用性。

    • 1306年宁夏固原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探讨

      2011, 33(4):342-348.

      摘要 (822) PDF 1.86 M (1197) 收藏

      摘要:根据历史地震资料重新考证和野外实地调查结果,圈定的1306年宁夏固原地震重破坏区(Ⅷ度区)位于固原、开城和朝那一带,极震区(Ⅸ~Ⅹ度)位于固原开城附近,其震级达7级左右。地震重破坏区长轴方向为NNW向,大致与该区六盘山东麓断裂的固原—和尚铺段相吻合,该段断裂为全新世活动的左旋逆冲断裂,局部段残存有类似地震破裂带遗迹,推测与本次地震有关。

    • 干密度对预剪应力下重塑黄土动力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2011, 33(4):349-353.

      摘要 (797) PDF 279.01 K (1039) 收藏

      摘要:干密度是岩土工程建设中重要的控制指标。本文以不同干密度与不同初始平均主应力状态下重塑黄土为对象,通过进行主应力轴旋转(α0=45°)产生预剪应力条件下的动扭剪三轴试验研究,得出:干密度对预剪应力条件下重塑黄土动剪切模量的影响较小,而初始平均主应力对其有一定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动剪切模量与初始动剪切模量分别随干密度与初始平均主应力的增大而增大;阻尼比随动剪应变的增大先减小而后缓慢增大;干密度与初始平均主应力对重塑黄土阻尼比的影响不明显。

    • 甘肃武都典型夯土民房承重墙体抗剪强度试验研究

      2011, 33(4):354-358,385.

      摘要 (817) PDF 656.76 K (910) 收藏

      摘要:武都是甘肃省典型夯土民房使用地区。试验中使用武都当地常用土料,完全按照当地施工工艺夯筑两片夯土墙体试件,利用伪静力方法研究墙体抗剪强度。结果显示:(1)上覆荷载对夯土墙体的水平承载力和变形影响较大,随着上覆荷载从10kN增加到18kN,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分别增加了217%和359%,极限顶点位移则降低了30%;(2)在水平往复荷载的作用下,夯土墙体始终沿着夯土层间水平和垂直接触裂缝处产生破坏,最终碎裂成块体。最后提出了使用铁丝网来加固现存夯土民房承重墙体的建议。

    • 基于CCD的高精度水管倾斜仪研制

      2011, 33(4):359-362.

      摘要 (773) PDF 257.08 K (1226) 收藏

      摘要:CCD技术近年来已发展的非常成熟,应用范围广泛。本文介绍了利用CCD技术实现的高精度水管倾斜仪测量系统,其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方法降低了测量过程中浮子干扰对测量精度的影响,体积小,安装简单,可用于流动观测中。

    • 汶川地震甘肃省文县地震地质灾害遥感分析

      2011, 33(4):363-369.

      摘要 (786) PDF 1.85 M (1372) 收藏

      摘要:2008年汶川地震诱发了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本文以多源、多时相的遥感影像(TM、AS-TER、SPOT)作为信息源,基于地学知识,采用图像增强、人机交互的方式对甘肃省文县地区汶川地震引发的次生山地灾害进行解译。以ArcGIS软件为处理平台,运用空间分析技术,将解译结果与海拔高度、坡度、植被覆盖度和地震烈度进行空间分析,获得了研究区次生山地灾害的分布规律,其特点为:文县境内的次生山地灾害主要分布在20°~60°的边坡;多发生在1 000~2 500m的海拔高程范围内;主要分布在地震烈度Ⅶ度及以上区域。

    • 利用Aki模型对宁夏及邻区尾波Q值的研究

      2011, 33(4):370-375.

      摘要 (789) PDF 323.86 K (1190) 收藏

      摘要:利用单次散射的Aki模型,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宁夏地震台网记录的82次ML≥2.0地震的数字地震波资料,计算宁夏及邻区尾波Q值,拟合Q值对频率的依赖关系。全区域数据结果为Q(f)=(212±87.62).f0.7584±0.19。与国内其它区域相比,本区域Q值较低、对频率依赖性较高。结合区域地震地质构造特征及同期地震活动性将研究区划分为四个小震密集区:吉兰泰地震区、银川地震区、卫宁同地震区和固海地震区,分区对Q值进行数据统计,对比表明,尾波Q值较好地反映了小区地震活动特征。

    • 玛曲断裂带土壤气汞、氡地球化学特征

      2011, 33(4):376-379.

      摘要 (742) PDF 328.21 K (1087) 收藏

      摘要:根据汞、氡土壤气在断层上的形成机制,分析了玛曲断裂带土壤气中汞、氡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并依据异常判断了断层的位置、产状、性质。与断层的实际剖面所反映的断层规模与性质基本耦合。为评价活断层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开源网管系统在地震监测网络中的应用

      2011, 33(4):380-385.

      摘要 (872) PDF 381.70 K (1194) 收藏

      摘要:使用Nagios、Cacti、NagVis等开源系统在天津市地震局行业网络中搭建开发了一套运行监控系统,可实现对区域内各类网络设备、仪器与服务的集中监控,同时建立于系统的故障报警与值班系统的联动机制,提高了网络环境中各专业台网整体运行监控与故障响应能力。

    • 河北易县M_L3.8、3.3地震同震形变响应及其震源机制

      2011, 33(4):386-391.

      摘要 (739) PDF 364.94 K (994) 收藏

      摘要:2010年7月30日河北省易县相继发生ML3.8、3.3地震,震中距离易县地震台仅7km,震中附近主要以形变观测台站为主。虽然地震震级相对较小,但是12个形变测项均有不同程度的同震响应,这在中小地震的同震响应分析中是较为突出的震例。根据河北台网的地震波形资料对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根据速报震中和重新定位震中分别计算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震源断层初步断定为NEE向断层,断层表现为正断兼右旋走滑。

    • 全球地震早期预警研究综述

      2011, 33(4):392-402.

      摘要 (1077) PDF 880.36 K (1291) 收藏

      摘要:近年来地震预警技术在国际上得到迅速的发展,并有成功预警且收到减灾实效的先例。本文系统介绍了地震早期预警的方法,包括波前探测、P波应用、现地预警和区域预警;介绍了地震早期预警系统在墨西哥、日本、土耳其、中国台湾和罗马尼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应用情况。还对地震预警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远景进行了分析。

    • 干涉雷达人工角反射器技术

      2011, 33(4):403-407.

      摘要 (1684) PDF 903.54 K (2720) 收藏

      摘要:人工角反射器是众多雷达目标中的典型散射结构。本文介绍了人工角反射器技术应用在雷达干涉测量(CD-InSAR)的基本概念,描述了其中常用的二面角、三角锥形三面角、正方体三面角和长方体锥形三面角等四种典型的人工角反射器特点和最大雷达散射截面的计算机模拟,最后对人工角反射器制作和布设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及主要应用领域进行了探讨。

    • 调整形变观测思路探寻地震预报的新途径

      2011, 33(4):408-412.

      摘要 (798) PDF 340.67 K (1103) 收藏

      摘要:应用现有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避开各种干扰因素捕捉新的观测要素,为地震预报提供可靠的前兆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观测方案。新方案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在观测思路上将作用力作为观测目标;二是在台站的布局中改变现行的独立观测方式,以局域台站组的形式来集中布设观测点;三是对形变仪中的水管仪和伸缩仪布设方式进行调整,由单分量方向线上的相对观测改为两套仪器就同一固定点进行绝对值观测。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