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29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局部地形对入射P波谱特性的影响分析

      2007, 29(4):297-302.

      摘要 (771) PDF 279.57 K (1072) 收藏

      摘要:利用显式有限元有限差分方法研究了局部突出平台状粘弹性场地的地形影响,比较了高宽比不同、体波入射角度不同时谱特性的差异,分析了相邻地形的存在对地面运动谱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局部突出地形,高宽比和体波入射角度对地震动的谱特性有较大影响,入射角度的影响更为显著;相邻地形的存在使地面运动进一步放大。

    • 弹塑性连接梁在双薄壁高墩连续刚构桥中的应用

      2007, 29(4):303-306.

      摘要 (772) PDF 202.06 K (1186) 收藏

      摘要:针对罕遇地震中弹塑性杆件塑性变形而耗能的现象,探讨了在双薄壁高墩连续刚构桥中设置弹塑性连接梁的减震方案。分别计算了是否设置弹塑性连接梁的两个桥式,比较了在大震作用下墩柱的弯矩、剪力、位移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若设置连接梁,墩柱弯矩幅值在强震中下降幅度较大,剪力有所增加而位移幅值变化不明显。

    • 垂直向地震作用对节理岩体失稳破坏的影响

      2007, 29(4):307-313.

      摘要 (793) PDF 359.63 K (1120) 收藏

      摘要: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分析了垂直向地震作用对节理岩体地震动力破坏的影响。在仅考虑峰值时,最不利的单向地震动加速度方向是水平倾向坡外,双向则依据破裂机制是拉剪或压剪,加速度分别是水平倾向坡外与向下或向上的组合。地震动的幅值、作用方向及双向地震动的组合都可使岩体的破坏机制发生转化,并且是突变的、不可逆的。较低峰值的双向地震动产生的应力强度因子可能大于较高峰值的单向地震动所产生的应力强度应子。在岩体节理分布特征和静态应力场一定的初始条件下,第一个导致岩体中产生破裂的地震动加速度幅值及其方向的组合唯一地决定了岩体不可逆破坏发展的方向、机制及最终的破坏特征,其复杂性远大于静力作用时的情况。对岩体地震动力破坏问题的认识应充分考虑垂直向地震动的重要影响。

    • 黄河黑山峡大柳树坝址区最大潜在地震变形及地震应力模拟预测

      2007, 29(4):314-318,329.

      摘要 (785) PDF 477.91 K (1147) 收藏

      摘要:在分析黄河黑山峡大柳树坝址处的中卫活动断裂带潜在地震危险性及地质、地球物理条件基础上,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模拟计算了该断裂带内F201断层发生6.5级、7.0级和7.5级地震时大柳树坝址区的潜在地震变形及地震应力。结果表明,F201断层发生中强以上地震(MS≥6.5)时,其南侧至少3 km范围内的地震变形及地震应力将超出地壳岩石的破裂变形极限,大柳树坝址的地震应变量值更是大于10-4,地震应力也将达到几兆帕,存在工程上尚难以处理的地震抗断问题。

    • 祁连山中东段地区非弹性衰减系数、震源参数和场地响应研究

      2007, 29(4):319-325.

      摘要 (731) PDF 387.12 K (1111) 收藏

      摘要:利用甘肃数字地震台网的波形记录,基于遗传算法,首先用Atkinson方法计算非弹性衰减系数,在此基础上用Moya方法同时反演震源参数和场地响应。反演结果表明,祁连山中东段地区非弹性衰减Q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f)=687.9f0.460;除了湟源台(HYQ)外,其余台站的场地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放大效应;研究区地震的应力降范围为2~40 bar,优势分布在2~20 bar;震源参数拐角频率与地震矩、地震矩与震级之间存在依赖关系。

    • 地震阈值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007, 29(4):326-329.

      摘要 (822) PDF 258.43 K (1207) 收藏

      摘要:阈值监测技术是一种利用地震台站实时数据反映台网监测能力变化的方法。对台站数据进行预处理后,计算短时平均值STA作为信号能量的估计来计算震级,由概率统计方法实现对地震台网监测能力变化的动态监测。文中给出了利用短时平均值STA和震中距计算震级的公式;采用新疆地区部分地震台站的数据,并以新疆地震目录给定的ML为准,对相关的地震台站计算震级所需参数进行了标定;最后结合实例说明定点阈值监测技术的应用,分析了新疆专用地震台网在某一时间段内对定点区域的监测能力。

    • 基于性能的框架结构抗震安全评估方法研究

      2007, 29(4):330-334.

      摘要 (773) PDF 397.01 K (1414) 收藏

      摘要:阐述了基于性能的地震反应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Pushover法)的原理及实施步骤;利用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ETABS分别采用地震反应谱法、底部剪力法、Pushover法和动力时程分析法对一10层钢筋砼框架结构进行了抗震评估分析。结果表明Pushover法在整体层面和构件层面都能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做出很好的评估,对与算例类似的中底层结构是一种可靠实用的建筑结构抗震安全评估方法。

    • 北天山西段库松木楔克山山前断层新活动特征初探

      2007, 29(4):335-340.

      摘要 (853) PDF 515.64 K (1366) 收藏

      摘要:库松木楔克山山前断层是位于北天山西段再生造山带北缘一条重要的边界断层,是本次新发现和确定的一条活动断层。断层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主要由4条断层斜列组合而成,单条断层长度为9~13 km,在晚更新世~全新世仍在强烈活动,晚更新世以来的垂直错动量为3~4 m,垂直活动速率为0.23~0.33 mm/a,全新世以来的垂直错动量为0.5~0.8 m;中段断层活动错断了中更新世至全新世地貌,形成多级断层陡坎和长约8~10 km的地震形变带,晚更新世以来垂直活动速率为0.5 mm/a;西段自晚更新以来无活动显示。

    • 兰州黄河阶地高精度GPS测量与构造变形研究

      2007, 29(4):341-346,351.

      摘要 (1092) PDF 546.61 K (1232) 收藏

      摘要:在综合分析兰州黄河阶地发育和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采用高精度差分GPS测量并结合1:1万DEM图形数据资料,获得了黄河兰州段南北两岸阶地平面分布图和纵横剖面对比图。结合本区黄河不同级别阶地年代测试结果,研究了其构造变形特征,获得了穿越断裂带地区的阶地变形特点、变形带宽度、变形幅度和速率等定量参数。结果表明:兰州盆地晚第四纪的构造变形主要以褶皱隆升为主,盆地内的断裂晚第四纪无明显构造活动。

    • 含剪力墙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能力的评估方法及应用

      2007, 29(4):347-351.

      摘要 (787) PDF 294.16 K (1170) 收藏

      摘要:根据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以及目前既有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研究成果,借鉴强度与延性评估理论,探讨了一种适合我国工程实际的既有含剪力墙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能力评估方法。应用自行编制的评估程序EAC-RCSW应用于一工程实例,表明该方法可定量评估含剪力墙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能力。

    • 倒虹吸混凝土管道的地震反应分析

      2007, 29(4):352-356.

      摘要 (807) PDF 582.24 K (1073) 收藏

      摘要:基于土体的等效粘弹性模型,结合场地典型剖面的土体特性以及室内实验确定的各力学参数,采用时域积分和迭代的方法研究了沁河倒虹吸管道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分析了管道截面中间底部点绝对地震位移、顶部点相对于底部点的地震动位移及管道动静综合主应力的变化规律;并根据有限元时程法的分析结果,按照混凝土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式,对管身混凝土的抗拉、抗压安全度进行校核。结果表明,在人工地震波、调整后的E1 Centro和Pulgas地震波分别输入的情况下沁河渠道倒虹吸管道均满足抗震要求。

    • 藏、青、川、滇交界地区地震活动性分析

      2007, 29(4):357-363.

      摘要 (1251) PDF 368.71 K (1224) 收藏

      摘要:1955年以来藏、青、川、滇交界地区5级以上地震活动处于平静~活跃的韵律状态,本文详细讨论了这期间出现的10次完整的平静~活跃过程,讨论了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若干现象,及其与青藏块体大范围地震活动存在的呼应关系。

    • 河北廊坊-天津大港剖面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特征

      2007, 29(4):364-370.

      摘要 (770) PDF 409.47 K (1336) 收藏

      摘要:在河北廊坊-天津大港一线部署了110 km的MT勘探剖面,通过资料远参考与Robust估算处理及反演解释,对剖面的构造维数及构造方向做了分析;揭示了冀中坳陷、沧县隆起、黄骅坳陷三个不同构造单元及边界接触关系;对地壳、上地幔电性构造层进行了划分和分析。MT成果显示岩石圈体现为纵向分层、横向分块的特征;沧东及大城断裂是区内重要的深大断裂,控制了隆起两侧坳陷的沉积和形成;断裂深部对应上地幔高导层的局部隆起,两侧存在中下地壳高导层的错动。

    • 地磁空间相关法在河北省的应用研究

      2007, 29(4):371-376.

      摘要 (769) PDF 318.34 K (1202) 收藏

      摘要:通过对河北省境内8个地磁台站1981-2006年Z21地磁资料的相关分析,发现地磁Z21相关系数异常与河北省及邻区MS≥5.0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26年内共出现了符合判据标准的异常18次,在其后10个月内对应地震13次,应报15个,虚报3次,漏报2次。初步给出了适合该区域的地震预报参数。

    • 伽师-巴楚地区中强地震加速度衰减关系研究

      2007, 29(4):377-379,384.

      摘要 (757) PDF 214.47 K (1226) 收藏

      摘要:采用直接估计经验方法对巴楚-伽师地区1996-2003年126条M≥4地震的加速度记录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中强地震在土层场地上的水平向和垂直向加速度衰减规律。其中水平向加速度衰减关系适用的震级范围为4.0≤M≤6.9,垂直向为4.0≤M≤5.9。

    • 河南范县M_L4.3地震前后的重力场变化与预报过程

      2007, 29(4):380-384.

      摘要 (840) PDF 269.82 K (1121) 收藏

      摘要:讨论了2005年4月27日范县ML4.3地震前后重力场的变化:自2003年5月经历了趋势下降→转折上升→变化加速,地震发生在加速变化过程中。部分测点点值、测段段差值的趋势性异常在持续相当长时间后变化幅值在(30~60)×10-8m.s-2之间。震后该区的重力异常没有恢复。重力变化可能是由该区地壳形变、地壳深部质量迁移和断层蠕动共同作用引起的。介绍了根据重力异常预报地震的过程。

    • 数字滤波器在高台地震台地震记录日常分析中的应用

      2007, 29(4):385-387.

      摘要 (1179) PDF 145.97 K (2363) 收藏

      摘要:简要介绍了滤波器的一般原理与Butterworth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在高台地震台日常工作中的应用。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