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27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关于有限断层计算模型的研究——考虑位错时、空不均匀分布的滑动时间函数

      2005, 27(3):193-198.

      摘要 (683) PDF 291.57 K (2260) 收藏

      摘要:断层面上某一点的滑动时间函数需要用三个参数来表达:断层的平均位错量、上升时间和破裂传播的时间延迟.本文基于有限断层模型,根据断层面上每个子源的位错量时、空不均匀分布特征,采用Brune模型系统确定了相应滑动时间函数的三个参数,构建了位错量呈时、空不均匀分布的有限断层滑动模型.该方法可以表现破裂面上断层位错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不均匀特征,既能够表现震源的复杂性同时又能够简化震源模型的构建过程,为考虑断层附近的强地震动数值模拟计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 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断层形变研究

      2005, 27(3):199-204.

      摘要 (727) PDF 307.49 K (1251) 收藏

      摘要:根据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的跨断层流动水准测量资料,分别从断层形变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断裂带上断层形变平均活动速率的分布和断层形变群体性异常在时间上的分布三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对比、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自2002年以来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的断层形变异常的主体区域逐步由西向东迁移,地震活动也具由西向东迁移的现象;断层平均活动速率也是东部区偏高.但是,断层形变群体异常在时间上的分布显示目前该区域断层形变异常活动的数量和强度均不十分显著,短期内发生强震的可能性不大.本文提出的方法及初步结论对该区域日常地震预测及震情跟踪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地表刚性对地震液化作用的影响

      2005, 27(3):205-211.

      摘要 (751) PDF 390.76 K (1086) 收藏

      摘要:一种新的假说阐述了在大地震中饱和沙土的液化现象.这是建立在多反射理论和FEM动力反应计算的基础上的.计算中应用了在1994年三陆外海M7.5地震时对八户港土层的假设,其结果与观测到的地震现象十分符合.这种方法也被应用于其他曾经发生液化的地区并被证实是在液化机理可接受限度内.富井地震(1948年6月,M=7.1)发生在福井盆地中央,深度为15 km,引起了大范围的破坏,伤亡人数达到5 300人.这次地震在各处引起大面积的液化,导致大范围的稻田被砂石所覆盖.但是,尽管加速度很大,盆地的几部分没有被液化.应用这种假说,我们分析了在相同情况下地表层的差异.结果发现液化的产生取决于地表层刚性引起的应变大小,假设与实际情况一致.

    • 沙土在孔隙水注入实验中渗透剪切破坏

      2005, 27(3):212-219.

      摘要 (825) PDF 283.16 K (1218) 收藏

      摘要:前人曾指出液化后伴随着超孔隙水压重新分配的渗透会引起流体破坏的可能性.为了研究这一现象,利用实验室三轴试验将孔隙水注入土壤检测了土壤的渗透剪切破坏.该实验是在各项异性的固结作用后保持差应力,使用孔隙水控制装置在体积不变的应变控制条件下将孔隙水注入.实验中所用的材料是在1995年神户地震时被液化的常规洁净细砂和风化的花岗岩土壤.本文以实验结果为基础,讨论了由孔隙水注入引起的渗透剪切破坏判据和导致后液化行为的剪切应变发展特征.

    • 关于剪切波速判别饱和砂土层震动液化方法的改进

      2005, 27(3):220-222,227.

      摘要 (750) PDF 183.97 K (1263) 收藏

      摘要:针对目前剪切波速判别饱和砂土层震动液化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结合场况条件计算临界剪切波速的改进式.实例应用表明改进方法更具有合理性.

    • 卫星热红外遥感资料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2005, 27(3):223-227.

      摘要 (818) PDF 329.91 K (1454) 收藏

      摘要:利用NOAA-AVHRR数据通过Becker & Li地温计算模型反演,得到有关地震发生前后每日的地表温度分布图像,然后进行逐日的地表温度分布图像以及震源区地表温度平均值日变时序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震前出现了较明显的热红外地震前兆异常.最后指出,从NOAA-AVHRR数据中利用分裂窗技术反演陆地表面温度结果容易受到云层的干扰,但是更高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的EOS/MODIS数据的产生以及由于EOS/AMSU能够透过云层探测到地表亮温,必将使卫星遥感热红外信息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应用范围及深度上得以拓展.

    • 强震水氡前兆场异常特征及其物理解释

      2005, 27(3):228-232.

      摘要 (1057) PDF 243.53 K (1242) 收藏

      摘要:研究了岩石中微裂隙的产生与地下水氡浓度变化的关系以及孕震过程中微裂隙时空变化图像,揭示了水氡前兆场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物理机制.结果表明,孕震过程中岩石微破裂的生长是导致地下水氡含量升高及地震前出现水氡异常的原因;震源区及附近地区的膨胀和微破裂最早出现,并最为发育和集中,因此水氡异常也最早出现,也最为集中;孕震过程中微破裂增加,导致地下水氡含量升高,水氡趋势异常以趋势性升高为主.

    • 青藏高原东缘地震波数字资料几种振幅比的前兆测定

      2005, 27(3):233-239.

      摘要 (689) PDF 281.57 K (1103) 收藏

      摘要:根据兰州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记录的祁连山中东段的地震资料,利用近震的几种体波及地震波初动的3种振幅比:尾波振幅比、纵波与横波振幅比、初动纵波与横波最大振幅的振幅比的4个振幅比参数rco、Rco、Sco1、Sco2,对该区的2000年6月6日景泰MS5.9地震、2001年7月11日肃南MS5.3地震和2000年9月12日兴海MS6.6地震及余震群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强震前各类振幅比会出现高值异常,振幅比参数出现异常后大部分大约1~4个月发震.振幅比参数Sco1、Sco2对应地震关系更明显,说明初动纵波的振幅比由于最先到达,它不受其他波迭加的干扰,能较好的反映孕震区的信息.

    • 对宁夏中卫南F201左旋逆走滑发震断层长度的确定

      2005, 27(3):240-245,F0003.

      摘要 (840) PDF 461.19 K (1464) 收藏

      摘要:对宁夏中卫南F201左旋逆走滑断层长度一直存在不同意见.通过八个方面的对比研究,本文认为F201断层长度至少是1709年中卫南7 1/2 级地震破裂带的长度.该地震破裂带西起营盘水东,东到双井子,并扩展到刘岗井以东的石圈沟附近,近东西向延伸长110 km.由小红山-孤山子、西梁头-腰岘子沟、窟窿山-碱沟、青驼崖西-寺口子沟东及山羊场-刘岗井东5条次级剪切断层段组成.

    • 首都圈平均波速比分析

      2005, 27(3):246-250,254.

      摘要 (715) PDF 267.51 K (1097) 收藏

      摘要: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覆盖京、津和河北中部,其中自2002年5月-2003年12新记录1级以上地震1186个,台站记录的纵、横波到时差约 2~25 s.选取被5个以上台站所记录到的地震,震中位于网内或者网缘附近,计算其平均波速比.分析认为:(1)通过HYPODD修订震源位置,绝大多数震源深度在8~10 km,平均波速比所反映的是地壳上层的状态.(2)无论是从较长的时间尺度还是从较大的空间范围来看,平均波速比值都是非常稳定的.(3)平均波速比的可靠性有赖于较多的台站数目,以满足拟合精度的要求.少数台站的测定结果往往伴随较大的误差,单一地震的平均波速比值大幅度的涨落,不宜表征地壳介质性质的改变.

    • 2000年以来中国大陆5级以上地震近源区的相继发震特征与预测

      2005, 27(3):251-254.

      摘要 (638) PDF 188.80 K (1437) 收藏

      摘要:通过对中国大陆除新疆和东北深震区以外的主要地区2000年以来5级以上地震活动特征的研究发现,5级以上地震近源区的相继发震是某些区域地震活动的重要特征.依据这一特征可以对今后研究区内5级以上地震的后续地震作中期预测.

    • 2003年2月24日巴楚-伽师6.8级地震前部分相关前兆现象

      2005, 27(3):255-259.

      摘要 (678) PDF 215.08 K (1093)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中国大陆的大震活动及特殊部位的中小地震活动与新疆强震活动关系的分析研究,发现新疆巴楚-伽师6.8级地震前存在一些具有相关意义的前兆现象.

    • 2003年民乐-山丹6.1、5.8级地震房屋震害分析

      2005, 27(3):260-266.

      摘要 (681) PDF 379.86 K (1275) 收藏

      摘要:通过对2003年民乐-山丹6.1、5.8级地震的现场调查,划分了灾区房屋类型及结构特征,揭示了不同类型房屋的震害特点,分析了房屋震害的原因,总结了防御和减轻震害的经验与教训,强调了规范民房建设管理的重要性.

    • 甘肃永登湿陷性新近堆积黄土的微观结构分析

      2005, 27(3):267-271.

      摘要 (696) PDF 287.22 K (1209) 收藏

      摘要:甘肃永登县树屏村某工程场地土为第四纪新近堆积黄土,其工程性质较为特殊,具有较大的湿陷性,但在天然湿度下震陷性却很小.本文利用扫描显微镜对其微结构图象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土工试验结果,揭示了导致其特殊工程性质的微观机理.最后提出了在工程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 应用Netfilter/iptables构建甘肃地震信息网络安全防火墙系统

      2005, 27(3):272-277.

      摘要 (652) PDF 279.92 K (1282) 收藏

      摘要:介绍了应用netfilter/iptables技术构建甘肃地震信息网络安全防火墙的技术方案和设计思想.较完整地给出了甘肃地震信息网的防火墙配置脚本,并对每个功能的实现策略作了详尽的解释.客观地分析了netfilter/iptables技术的优点和不足.

    • 甘肃清水陇07^#井井水变色的水文地球化学机理分析

      2005, 27(3):278-281.

      摘要 (710) PDF 165.29 K (1102) 收藏

      摘要:针对2000年6月23日甘肃清水陇07#井井水突然由原来的无色透明变为淡蓝色,本文利用水质分析资料对其地球化学过程和机理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大区域异常论证,阐明了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之前青藏高原周围的构造活动与陇07#井井水变色的关系.

    • 印尼特大巨震的预测和信息有序性

      2005, 27(3):282-283,286.

      摘要 (651) PDF 119.78 K (1307) 收藏

      摘要: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西北地区发生了8.7级特人巨震.作者在2004年10月对这一巨震做过预测:发震时间为2004年12月20日±5天(或±10天),预测震级为MS=7.5~8.5,与实际发震时间和震级符合较好,预测地区(在日本南部)与实际相差较大.印尼特大巨震的发生具有53~54年的信息有序性,因此特大巨震的发生是有可能预测的.

    • 兰州区域数字地震遥测台网常用近震定位程序的定位效果分析

      2005, 27(3):284-286.

      摘要 (683) PDF 134.59 K (1121) 收藏

      摘要:对兰州台网2002年1月1日至2002年10月31日网内、网缘共100次2.0≤ML≤4.3以上地震事件的Hypo81、Genetic、NearLoc三种定位程序的定位结果作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NearLoc程序的定位效果明显优于其它两种定位程序,其使用范围广,对网内、网缘以及网外1 000 km以内的地震都有较好的定位效果.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