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26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Biot耦合模式波的动力学特征

      2004, 26(2):97-107.

      摘要 (591) PDF 525.17 K (1092) 收藏

      摘要:通过数值计算重点论述了低频条件下介质不同区域(弹性区、粘性区、孔隙区(被流体充填或不充填))对波传播的作用,分析了在均匀的、完全各向同性介质中Biot耦合模式波在低频条件下的特点。发现:(1)慢纵波相速度存在临界孔隙度现象,临界孔隙度是慢纵波相速度的盲点。(2)低频、高孔隙度条件更有利于慢纵波的观测。(3)低频条件下,快纵波、横波相速度与渗透率无关;而快纵波、横波损耗因子受渗透率影响较大。

    • 利用Cole-Cole模型组合得到SIP真参数的联合频谱最优化反演

      2004, 26(2):108-112.

      摘要 (572) PDF 201.64 K (788) 收藏

      摘要:利用Cole-Cole模型组合和稀释系数理论,可以描述测量得到的视复电阻率频谱与地下多个电性体SIP真参数之间的正演关系。本文利用此正演关系进行反演试算,并比较了几种Cole-Cole模型反演方案的效果;提出固定极化目标体和围岩体的极化率同时反演其它各SIP真参数的反演方案。结果表明在固定极化率为真值时,利用此反演方案可以稳定、准确、快速地得出地下电性体SIP真参数。

    • 应用静止卫星热红外遥感亮温资料反演地表温度的方法研究

      2004, 26(2):113-117.

      摘要 (490) PDF 173.21 K (1270) 收藏

      摘要:双通道多时相反演方法在提取地表温度场时可把地表温度与地表发射率分离计算,是利用静止卫星热红外遥感资料研究地表温度场变化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方法计算简单,易于实现海量资料处理,基本满足红外遥感资料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要求。

    • 数字化地震波形资料的时频分析方法及应用

      2004, 26(2):118-125.

      摘要 (543) PDF 382.10 K (1027) 收藏

      摘要:信号的时频分布具有比时间尺度分布更高的描述和刻画非稳态地震波信号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信号的时频聚集性和尽可能减小交叉项干扰是时频分析发展的方向。基于高阶矩时频分布理论,本文首次提出了将其应用于数字化地震波形资料分析和处理的技术途径和方法。通过对仿真信号的Choi-Willams各阶矩时频分布与Wigner各阶矩时频分布的对比和交叉项干扰的理论分析,认为Choi-Willams高阶矩时频分布具有时频聚集性高和交叉干扰项小的特点,在提高处理数字化地震波特性参数精度和地震应急技术系统的智能化程度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 黄土斜坡地震动时程分析

      2004, 26(2):126-130.

      摘要 (488) PDF 208.51 K (743) 收藏

      摘要:应用地震危险性分析理论和地震动人工合成技术,给出Newmark法中所需的地震动时程,解决了斜坡稳定性分析Newmark法中难以选取合适地震动时程的难题。通过对黄土斜坡实例计算,给出了坡体中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深度的关系;在计算坡体位移时,提出了等效峰值加速度的概念;对比了使用地面地震动时程和使用坡体内等效地震动时程的计算结果。

    • 地震波拐角频率对地震序列的依赖性研究

      2004, 26(2):131-136.

      摘要 (1088) PDF 220.85 K (1602) 收藏

      摘要:使用皎口、海城、陡和、浑源等地震序列的地震波记录,研究了拐角频率随地震序列进程的变化特征。为了消除地震震级对拐角频率趋势性变化的影响,求得了每个地震的拐角频率与序列中同震级地震拐角频率的比值随地震序列发展而变化的曲线,较好地反映出该比值的发展进程;即在一个前-主-余地震序列中,同震级前震拐角频率高于余震拐角频率;而对震群地震序列则看不出这种变化。利用地震序列外围地区适当范围小震资料的拐角频率作为背景值,其比值曲线同样很好地反映出地震序列发展的规律。本方法可以作为对地震序列发展趋势进行较客观评估的新方法。

    • 云南11组MS≥6.5强震前h'值异常研究

      2004, 26(2):137-143.

      摘要 (503) PDF 265.75 K (785) 收藏

      摘要:利用极限时间法对云南省1970年以来MS≥6.5 11组强地震进行h'值计算,结果显示:11组强震前出现h'值异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大幅(平均减幅达28%)突然减小现象,即地震活动出现异常平静的现象,可成为地震预报意见的关键指标;强震前出现8次地震活动增强-平静-主震的发震模式,占73%,出现3次增强-平静-增强(短期内)-主震的发震模式,占23%;h'值量板图对强震前的地震活动平静和地震活动增强现象展现得较为清晰;通过对11组强震进行预测,预测时间约为5个月。

    • 形变台点异常事件与强震活动关系的研究

      2004, 26(2):144-148.

      摘要 (508) PDF 216.26 K (794) 收藏

      摘要:收集了我国大部分跨断层流动测量和跨断层形变台站资料,统计了阶跃、突跳、趋势转折和年变规律改变等异常变化,并与相应区域内MS≥6.0以上地震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认为:(1)突出的台点形变异常和强震活动在上一个强震活动高潮期均存在由西南向华北往复迁移的特征;(2)突出的台点形变异常峰值期与强震活动高潮期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3)1987年以来形变异常和强震活动由西南向华北迁移的特征不明显,但地震活动在南北带上往复迁移的特征仍然存在;(4)未来一段时间内,华北发生MS6.0以上强震的可能性不大,而南北带的北部不能排除。

    • 滇西北跨断层短基线群体异常与成组强震

      2004, 26(2):149-153.

      摘要 (490) PDF 192.00 K (772) 收藏

      摘要:对1984~2002年滇西北丽江、永胜、下关、剑川4点计8条跨断层短基线测边群体异常基本特征、群体异常信息提取方法、计算结果的预报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跨断层短基线群体异常是物理力学意义清楚,对应概率比较高的本区成组强震短期预报指标。

    • 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各地震活动区地震活动关系研究

      2004, 26(2):154-161.

      摘要 (491) PDF 300.07 K (772) 收藏

      摘要:利用相关函数分析方法对1900年以来缅甸转换构造区、滇西南旋转构造域和兴都库什中深源地震区的7.0级以上地震与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的其它各地震活动区7.0级以上地震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缅甸转换构造区、滇西南旋转构造域和兴都库什中深源地震区的地震活动与其它各地震活动区的地震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这一结果对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强震的预报有一定的意义。

    • 2002年甘肃玉门5.9级地震灾害损失评估

      2004, 26(2):162-167.

      摘要 (524) PDF 223.54 K (851) 收藏

      摘要:2002年12月14日甘肃玉门发生了5.9级地震,造成了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工程设施的破坏。震后开展了地震现场考察与震害评估工作,在充分了解灾区概况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产业支柱、人口及建筑物现状的基础上,将灾区划分为七个评估区,完成了66个点的震害抽样调查工作,根据地震灾害损失现场评估系统EDLES的要求,建立了有关数据库,做出了比较科学切合实际的经济损失评估结果。

    • 大地电磁场的两种大震短临异常

      2004, 26(2):168-173.

      摘要 (477) PDF 224.71 K (767) 收藏

      摘要:根据中法电磁合作台运行6年的资料,在年变形态对比的基础上合理地选取有效测道值构建了相应的时间序列图。从中发现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前一个多月时间中,正常大地电磁场中叠加间歇性畸变干扰,按形态分为‘阶跃突跳’、‘单尖突变’两种类型。简略地讨论了产生两种异常现象的可能机制。

    • 强地震影响背景区投资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

      2004, 26(2):174-177.

      摘要 (502) PDF 126.72 K (692) 收藏

      摘要:介绍了强地震影响背景区投资的风险来源,讨论了强地震影响背景区投资政策制定的基本内容,认为应考虑引入禁入机制、保险机制、风险投资机制和强化抗震设防管理机制。最后对我国强地震影响背景区投资政策的制定提出了建议。

    • >争鸣园地
    • 关于加卸载响应比理论运用于地震预测的几点思考

      2004, 26(2):178-182.

      摘要 (477) PDF 196.72 K (884) 收藏

      摘要: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已在地震预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也面临挑战。本文对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及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该理论几个可能的研究方面:(1)根据固体潮应力变化值给定每个小地震Benioff应变在加卸载响应比计算中的权重;(2)考虑地震之前应力空间分布,确定加卸载响应比可能升高的区域形状,进而确定加卸载响应比计算中小震资料的选取范围;(3)将实测的小震震源机制与假定小震震源机制都相同时的加卸载响应比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研究测定的小震震源机制对加卸载响应比方法的改善情况;(4)研究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对不同震源机制类型地震的适用情况。

    • >短文
    • 2002年12月14日玉门5.9级地震现场趋势判断及其思考

      2004, 26(2):183-185.

      摘要 (531) PDF 123.87 K (893) 收藏

      摘要:介绍了2002年12月14日甘肃玉门5.9级地震发生后,笔者在地震现场对这次地震震后趋势的判断工作和依据。讨论了地震现场震后趋势判断工作的特殊性、科学性和社会性结合问题.

    • 分量核旋仪补偿电流选定方法的研究

      2004, 26(2):186-189.

      摘要 (538) PDF 167.87 K (687) 收藏

      摘要:通过对核旋仪分量补偿测量原理与磁偏角补偿测量原理的推导,得出对分量补偿电流与偏置补偿电流进行选定的数学方法,并将这种选定方法应用到新一代数字化分量核旋仪的设计中。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选定精确、方便适用。

    • 探讨两种结构形式在抗震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2004, 26(2):190-192.

      摘要 (512) PDF 130.43 K (733) 收藏

      摘要:基于结构体系的整体作用,本文提出两种优化抗震结构型式。这两种型式改善了结构的受力条件、受力性质,提高了结构体系的整体性,从而提高了抗御地震的能力。同时还可节省投资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