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25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总目录
    • 总目录

      2003, 25(4):0-0.

      摘要 (465) PDF 276.77 K (560) 收藏

      摘要:

    • 2003年10月25日甘肃省民乐-山丹MS 6.1地震强震近场记录和分析

      2003, 25(4):289-292,318.

      摘要 (492) PDF 210.30 K (806) 收藏

      摘要:2003年10月25日甘肃民乐-山丹间发生MS 6.1地震.震前在兰州地震研究所明确的预报意见指导下就派出4台数字流动强震仪到甘肃省河西地区进行流动观测,其中民乐流动台获得近场主震记录.震中距为12.6 km,EW向加速度峰值为331 cm/s2,NS向加速度峰值为332cm/s2,垂直向加速度峰值为209 cm/s2.其它固定自由场数字强震台山丹、肃南、武威也获得记录.本文分析了近场主震频谱以及远场加速度衰减规律.

    • 地震台阵滤波及子台分布对聚束效果的影响(Ⅱ)——子台分布及聚束效果的分析

      2003, 25(4):293-297.

      摘要 (496) PDF 201.30 K (857) 收藏

      摘要:本文假设对于确定的相关系数及子台间距存在一个相干波长,将不同频率、震中距的相关性变化的原因归纳为视波长的变化.对近事件而言,几乎不存在相关系数十分理想的子台间距的区间范围.对非理想相关的台阵,应用S. Mykkeltveit等介绍的增益公式来预测台阵的增益,其效果与实际情况吻合的较好.论述了区域台阵与侦察远处事件的台阵有诸多不同之处.

    • 区域震相初至估计

      2003, 25(4):298-303.

      摘要 (518) PDF 270.22 K (749) 收藏

      摘要:本文在地震数据自动化处理中,给出一种基于自回归模型的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a (AIC)算法和信号平均幅值比的混合方法来估计地震信号的初至.用信号的AIC曲线和平均幅值比曲线构造一种叠加曲线,再进行类似于坐标旋转的校正,可以准确估计低信噪比记录中信号的初至,尤其对于震相类型比较复杂的后续震相(如S波、Lg波)的初至估计结果很好.通过对中国数字地震台网乌鲁木齐台记录到的23次天然地震中P波、S波和Lg波的初至估计,与人工分析结果相比,P波初至估计的均方误差为0.71s,后续震相(S波、Lg波)的均方误差为1.64s,优于传统AIC算法的估计结果.

    • 岩石圈流变强度与中国大陆构造运动关系的探讨

      2003, 25(4):304-311.

      摘要 (566) PDF 405.17 K (852) 收藏

      摘要:以GPS观测资料和地震学研究成果为约束,针对不同流变参数的中国大陆岩石圈模型,数值模拟了岩石粘度与中国大陆板块边界作用强度的关系,探讨了陆陆碰撞对中国大陆分层岩石圈运动的驱动机制.给出了陆陆碰撞驱动力、附加地形与山根浮力及热浮力对中国大陆构造运动的驱动特点.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对中国大陆驱动的边界作用强度之比约是4:1.25:1,所引起的水平主压应力主要集中在坚硬岩石层;而附加地形等垂直方向作用力在水平方向产生的最大主压应力则主要集中在软弱岩石层.这种垂直方向上的作用力在高原南部地区阻碍陆陆碰撞向北的推挤运动,在高原东北部增加对其它块体的推挤作用.

    • 鲜水河断裂带北段GPS测量及其运动特征

      2003, 25(4):312-318.

      摘要 (529) PDF 289.78 K (844) 收藏

      摘要:鲜水河GPS监测网由18个沿鲜水河断裂带分布的点组成.1991年对该网进行了首次观测,1996和2000年进行了两期整网复测.本文利用该网1991和2000年的二期GPS观测资料结合川西地区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常规大地测量资料,计算给出了这一强震活动带现今运动图像:由测区的北西虾拉沱测点到南东的乾宁测点水平位移速率逐渐增大,而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不明显.表明利用短边GPS测量可有效监视活动断裂带两侧一定区域的地壳运动.对比有形变测量资料以来川西地区6级以上地震分布的特点,认为可根据鲜水河断裂带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和跨越断层的地壳整体运动的强弱这两种运动图像来研究区域强震的活动特征.

    • 1999年台湾集集大地震预报问题讨论

      2003, 25(4):319-325.

      摘要 (614) PDF 271.45 K (757) 收藏

      摘要:用地震活动性资料回顾性地研究了1999年台湾集集大地震的孕震结构和孕震过程,应用组合模式和孕震过程中显著地震的时间特征对集集大震的预报问题进行了讨论.

    • 广西地区中强地震前后环境应力场的时空演变特征

      2003, 25(4):326-330,337.

      摘要 (617) PDF 267.01 K (927) 收藏

      摘要:应用P波初动半周期和地震震级资料测定环境应力值的方法,利用广西台网30多年地震观测记录资料,测算了广西及其邻区大量中、小地震震源处的相对剪切应力强度值.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广西地区8个中强地震序列主震前后环境应力值的时空变化特征.

    • GIS技术和神经网络模型在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中的应用研究

      2003, 25(4):331-337.

      摘要 (506) PDF 343.36 K (790) 收藏

      摘要:在前人对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研究的基础上,以甘肃省景泰县城为实例,综合地震地质、地形地貌、活动断裂和场地条件等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分类.结果表明该方法使以前定性的各类指标尽可能定量化,实现了计算机自动成图,提高了工作效率,结果更加准确直观.

    • 云南7级大震前的中强地震密集现象研究

      2003, 25(4):338-343.

      摘要 (553) PDF 204.29 K (944) 收藏

      摘要:经研究发现20世纪云南7级大震前有中强地震密集的现象.根据中强地震的密集特征可对7级大震时间作出较好预报;再结合静中动地震的研究,可对7级大震地点作出较好预报.最后对二者的联系机理进行了讨论.

    • 地震活动加速模型在西北地区的应用

      2003, 25(4):344-347,369.

      摘要 (545) PDF 201.64 K (828) 收藏

      摘要:对地震活动加速模型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讨论,提出了一种该模型的时间-破裂方程的直接解法.应用地震活动加速模型对1970年以来发生在中国西北甘、宁、青、新、蒙五省(区)的中强地震进行了回顾性预测检验并进行了地震预测.

    •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地震频度短期异常特征研究

      2003, 25(4):348-353.

      摘要 (562) PDF 252.29 K (871) 收藏

      摘要:在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活动地块划分的基础上,以地块为研究单元,对1970年以来的小震频度进行了全时空扫描,以研究其短临时间特征.结果表明:虽然受地域和地质构造的影响,各地区小震频度的短临异常与5级地震的对应率不相同,但绝大多数地区的小震频度正、负异常的起始时间、最大(最小)值时间和结束时间均出现在中强地震前的1~6个月.对结果统计检验,本区RR97.5%的合格率为69%,内、边邻地区合计R值合格率为94%.

    • 祁连山-六盘山地震带中强地震活动特点及震前异常特征

      2003, 25(4):354-358.

      摘要 (532) PDF 215.25 K (932) 收藏

      摘要:将祁连山-六盘山地震带分为东、中、西三段,以分段的方式研究了该带中强地震的迁移特点,并对各段地震活动进行了统计研究,得到各段的迁移规律和各段中强地震震前异常特征.

    •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地震窗口特征及其预报意义

      2003, 25(4):359-364.

      摘要 (541) PDF 394.68 K (1050) 收藏

      摘要:利用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弱震活动资料筛选出3个具有中短期预报效能的地震窗口,分析了MS ≥ 5.0地震前各个窗口的异常特征,提取出半定量的中短期预报指标.即:在中强地震前80%的异常出现在地震前1~6个月,以中心异常出现时间向后推1~6个月作为预测的发震时间;异常幅度与未来震级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对于7级以上大地震,古浪窗的显著异常主要对应边界水平剪切走滑活动断裂上发生的地震;舟曲窗和乌海窗的显著异常主要对应活动块体内部挤压逆冲断裂上发生的地震.而5~6级的中等地震没有明显的对应规律.

    • >综述
    • 基于GIS的防震减灾计算机信息管理及辅助决策系统

      2003, 25(4):365-369.

      摘要 (544) PDF 207.57 K (983) 收藏

      摘要:从建设目标、功能、方法、设计原则、软件结构设计和实现方法等方面对平台防震减灾计算机信息管理及辅助决策系统的解决方案进行了介绍.系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实现了基础地理信息的管理功能;通过对GIS软件的二次开发和与其他程序设计语言的混合编程,结合其本身提供的空间分析和网络分析功能以及其他子专题提供的数学模型,实现了地震灾害的快速预测与辅助决策等功能.

    • >短文
    • 陕西泾阳地区的地震活动与冯村水库关系探讨

      2003, 25(4):370-373.

      摘要 (519) PDF 204.53 K (926) 收藏

      摘要:根据微震相对频度原理提取微震信息,分析了泾阳震群的活动特征.应用相关分析法探讨了泾阳地区的震群活动与冯村水库库容变化和口镇-关山断裂活动的关系,认为泾阳地区的震群活动是构造地震,是区域应力场控制的结果,与水库无关.

    • 天祝-古浪地震剪切波分裂及电性各向异性变化特征

      2003, 25(4):374-379.

      摘要 (600) PDF 165.77 K (906) 收藏

      摘要:采用与永登地震相同的方法,研究了1996年6月1日天祝-古浪5.4级地震前后地壳介质剪切波分裂、电性各向异性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临震前电性主轴、快S偏振方向都是从北偏西方向转为北偏东,而该次地震的P轴为北偏东50°,三者总体上是一致的.由于该次地震与松山电磁台同处一个断层构造上,因此视电阻率变化在各频段均较强,但ρyxρxy变化大,这一点与永登地震不同.另外,由于收集的小震资料较少,快慢S波时间延迟的分析结果没能反映出应力强度的积累,另一个原因可能是该次地震孕育与永登地震后应力调整纠缠在一起的结果(两者距离120多公里).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