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24(2):97-103.
摘要:以天山地区不同地貌类型的地形等高线为研究对象,用尺度法探讨了它们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在0.1至200 km的标度范围内,不同地貌类型等高线具有不同的分形特点,而且与标度有关.陆地表面地形等高线分维值与地貌侵蚀作用和不均匀堆积作用的强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地貌学研究中一个重要参数.
2002, 24(2):104-112.
摘要:详细推导了弱各向异性介质的地震波速,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用Pn震相研究上地幔各向异性的几种具体算法;推导了用SKS震相和ScS震相反演上地幔各向异性的方法、优缺点及几种方法的相互关系.
2002, 24(2):113-122.
摘要:依据高温高压岩石破裂实验结果并结合理论分析,对震中附近区域不同深度温压条件下岩石变形破坏性质及破坏失稳的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在一次应力加载循环中,发生破坏的部位随时间具有向深部下迁的趋势.考虑到深度温压条件下岩石的渐进式破坏行为及突发失稳,对主震前震中附近区域小地震活动的增强、平静、活化等现象,以及b值等时间序列参数变化的可能机理进行初步探讨,并简单讨论了两类平静和两类b值变化的可能原因.
2002, 24(2):123-128.
摘要:通过室内饱和击实黄土液化试验研究,探讨了击实黄土孔压增长规律.结果表明:击实黄土在一定条件下,受动荷载作用能够发生液化;击实黄土的孔压增长曲线与原状黄土的孔压增长曲线类似;击实黄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具有典型的循环软化特征.工程上强夯处理的黄土若处于饱和或近饱和状态,在动荷载的作用下会发生液化并引起较大的变形.
2002, 24(2):129-134.
摘要:借助电镜扫描分析手段,对Q3震陷性黄土的微结构特征、颗粒形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土的显微结构对震陷系数有较大影响,并与震陷的临界动应力关系密切.通过孔隙含量的定量测试分析,探讨了中大孔隙对黄土震陷影响,并对土样的微结构某些指标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2002, 24(2):135-139.
摘要:通过对黄土中各类孔隙含量的定量测试及数理分析,介绍了黄土孔隙微结构的计算机图像处理分析方法,并从孔隙微结构的角度研究了饱和黄土液化机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孔隙微结构特征与黄土液化势的定量关系,从孔隙微结构角度对中国不同地区黄土液化势进行了评价.
2002, 24(2):140-144.
摘要:基于对1972~1997年兰州五泉山水质变化情况的分析,研究了兰州地区环境污染尤其是大气污染对该泉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泉点的水化学动态可能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应用水文地球化学观测资料进行地震预报时,应充分考虑环境污染问题.
2002, 24(2):145-149.
摘要:1998年1月5日泾阳MS 4.8地震是陕西省近40年来发生的最大一次地震.研究了此次地震的构造背景和地球物理场特征.
2002, 24(2):150-156.
摘要:系统总结了新疆南天山地区5个地震台记录的共计49年的地震波资料,提取了异常判据、预报指标,并对计算结果做了R评价.
2002, 24(2):157-161.
摘要: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是利用"地震预报专家系统"的思想对每一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估,考虑到异常的可靠性、有效性、显著性及相互关联性给予不同的权重,以每一异常事件的最可能发震时间来估算异常出现的概率.计算了山东地区1977年以来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分析了1983年11月7日菏泽MS 5.9地震前信息量变化的特点.
2002, 24(2):162-166,173.
摘要:采用在吴尔夫网上作图的方法求得了宁夏及邻近地区372个地震震源机制解,再以各次地震的主压、主张应力轴资料在吴尔夫网上求出了该地区主压应力方向和主张应力方向.其P轴的优势方向在北东30°~70°之间;T轴的优势方向在北西300°~330°之间.由该地区主压和主张应力以近水平方向为主,认为发生地震的断层运动形式是以走滑运动为特征.
2002, 24(2):174-177.
摘要:采用了模糊集理论与分形理论相结合的模糊分维方法,计算了河南范县豫01井水位动态的模糊分维值,并分析了与1981年河北宁晋MS5.8、1983年山东菏泽MS5.9、1985年河北任县MS5.0地震的关系.结果显示,模糊分维值在这3次地震前都明显地出现了小于0.75的降维低值异常特征.且震级越大,震中距越小,异常时间越长;反之则相反.
2002, 24(2):178-182.
摘要:利用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无震、无干扰事件情况下的背景噪声资料,给出了陕西数字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在1.0~10 Hz的频域内分析了陕西数字地震台网的仪器有效测量动态范围.
2002, 24(2):183-186.
摘要:研究了1812年尼勒克地震断层的展布、构造类型和组合型式等地表特征,认为属倾滑型地震.破裂展布与逆冲性质的喀什河断裂一致,可分为三段.地震破裂的类型有正断层、走滑正断层、逆断层和地震裂缝四种,连续性较差,垂直错距约为水平位移的4倍,断裂带东西两端具有不同的特点.最后对发震构造与地表地震破裂的性质不一致问题进行了简单讨论.
2002, 24(2):187-189.
摘要:研究了甘青川交界的玛曲地区1987~2000年之间地震的活动特征以及地震记录波形特征,发现1998年以来的小震群与以前不同,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异常背景.
2002, 24(2):190-192.
摘要:自《西北地震学报》2001年第4期发表了笔者的文章《2001年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以来[1],全球气候异常越来越显著.近期研究发现,近地潮与日月大潮的叠加有6~8个月的准周期变化,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间与强潮汐时段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版权所有:地震工程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