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8年第20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用短临地震活动性资料探讨中强地震地点和时间预报

      1998, 20(3):1-8.

      摘要 (503) PDF 410.76 K (801) 收藏

      摘要:起伏加剧、临界慢化和起伏加剧时段所显示的复杂系统宏观有序性是现代统计物理学中突变事件发生前的临界指标.将上述指标应用于中、强地震短临预报研究.研究表明,上述3项指标在短临阶段(主震前1~2个月)地震活动性资料中同样存在.用前2项指标可以预测主震发生的几个可能日期,用后1项指标可以确定未来主震的位置.

    • 永登5.8级地震前后剪切波分裂特征

      1998, 20(3):9-15.

      摘要 (570) PDF 348.81 K (947) 收藏

      摘要:应用1990年至1995年CDSN台网兰州数字台的记录和中法合作建立的朗索数字台的记录,研究了1995年7月22日甘肃永登5.8级地震前后剪切波分裂的特征.利用最大特征值法、波形识别算子法和最大似然法定量确定了剪切波分裂的快慢波时间延迟及快波偏振方向.结果表明,在永登地震前大约1年的时间内剪切波分裂延迟增大,快剪切波偏振方向也从NE向转为NW向,地震后剪切波分裂时间延迟和偏振方向很快恢复.其时间延迟变化与Peacock(1988)的结果很相似,而快波偏振方向的变化类似于1990年肃南地震过程.因此,可以认为,此次地震前S波分裂方面的前兆特征是明显的.

    • 地下流体异常性质定量判别方法探索与地震预报

      1998, 20(3):16-21.

      摘要 (585) PDF 308.64 K (792) 收藏

      摘要:采用异常频次累加法和异常频次变化速率法研究了中强地震前后一定范围内地下流体群体异常随时间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地震前后地下流体异常频次累加曲线和变化速率曲线变化特征表现为"平稳(零值波动)-加速(连续正值)-恢复(连续负值)"3个阶段;地震与异常的关系表现为"加速(连续正值)-地震"的形式.利用该方法可以对地下流体异常性质(即非震异常、震前异常和震后异常)进行一定程度的定量判别.

    • 唐山地震前后水氡变化率动态图象的特征分析

      1998, 20(3):22-26.

      摘要 (607) PDF 289.99 K (1017) 收藏

      摘要:讨论了唐山地震前后水氡变化率动态图象的时空演化特征.用水氡月均值的变化率做参量,绘制每月的变化率平面等值线图,得到水氡的变化率动态图象.研究表明,唐山地震前震中周围出现水氡变化率≥0.06的异常特征区.异常特征区的面积具有"扩展-收缩"的特点,并显示出阶段性.

    • 长波辐射时空序列剖面中震兆特征的研究

      1998, 20(3):27-32.

      摘要 (582) PDF 321.89 K (825) 收藏

      摘要:做出了32°~40°N,89°~105°E范围内各经纬度结点1989年7月~1996年12月长波辐射(OLR)月距平值曲线.将各结点的曲线图按经纬度排列起来,构成OLR时空序列剖面图.根据对这些剖面图的分析,研究了强震前OLR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强震前1~4个月震中附近结点OLR曲线变化出现异常,表现为反向变化或振荡型.有的地震前异常的空间展布呈条带状.

    • 兰州形变台潮汐形变观测结果与甘肃永登、天祝地震

      1998, 20(3):33-38.

      摘要 (534) PDF 289.65 K (978) 收藏

      摘要:分析研究了兰州形变台水管倾斜仪、石英伸缩仪和石英水平摆倾斜仪1994-1996年的观测资料,发现在甘肃永登和天祝2次地震前M2波潮汐因子有明显的异常显示.各分量固体潮日均值曲线在2次地震前后出现明显的加速异常变化,且震后速率明显大于震前.

    • 1990年共和7.0级地震的发震构造讨论

      1998, 20(3):39-43.

      摘要 (597) PDF 325.66 K (947) 收藏

      摘要:根据地质、地震及形变资料研究了1990年4月青海省共和MS7.0地震的发震构造.认为NW-NWW向的哇玉香卡-拉干逆冲盲断裂是该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其地表形变以褶皱隆起为主.因此,共和地震是一次典型的"盲断裂-褶皱地震".

    • 联合利用走时与波形反演技术研究地壳三维速度结构(Ⅱ)——应用

      1998, 20(3):44-51.

      摘要 (536) PDF 455.42 K (930) 收藏

      摘要:使用阻尼最小二乘法进行震源参数和地壳三维速度结构的走时联合反演.所用资料为S波和P波到时差,并用人工地震资料的二维解释结果作为三维速度模型的特定约束条件.为建立初始模型,又利用天然地震构成了准二维剖面.在走时反演基础上,利用遗传算法进行了几个地震事件的波形反演尝试,并对走时反演获得的地壳速度结构模型的局部进行了修正.以34°~42°N,94°~112°E作为研究区域,在该区域中收集了1986年以来大量地震的S波和P波到时差资料,7条人工地震二维速度剖面资料和2个数字化地震台的几个地震的三分向记录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处理,最后得出了0~25km深度不同截面的速度分布,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

    • 地震作用下黄土斜坡的稳定性分析预测

      1998, 20(3):52-58.

      摘要 (504) PDF 365.29 K (959) 收藏

      摘要:基于对中国西部黄土地区大量地震滑坡实例的考察分析,对影响黄土斜坡稳定性的各类因素尤其是地震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黄土斜坡滑裂面的产生机制及几何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搜索法和遗传算法确定黄土斜坡最危险滑裂面,进而对区域黄土地震滑坡进行预测的方法.以回回川滑坡为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和实用性.

    • 1927年古浪8级大震破裂的三维数值理论模拟

      1998, 20(3):59-65.

      摘要 (563) PDF 383.98 K (995) 收藏

      摘要:在数值模拟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理论上论证了1927年古浪8级大震地表破裂带较短的原因.通过对地震烈度分布形态,地表破裂受阻的终止过程,理论模拟结果所显示的位移矢量的衰减过程,断裂受阻变形及最大剪应力分布特性等问题的研究,认为分布在主破裂带东西两端部的NNW向断裂起到了"障碍构造"的作用,阻止了主破裂向东西方向的延伸扩展.

    • 黄土地区场地的地震地面运动参数特征

      1998, 20(3):66-72.

      摘要 (600) PDF 358.89 K (883) 收藏

      摘要:结合近年来中国西部黄土地区城市或厂矿企业地震小区划和岩土地震工程的最新研究成果,归纳分析了黄土的波速特征和非线性特征.结合实例阐述了影响黄土地区地震地面运动参数的主要因素.

    • 渭河断陷及邻近地区震源空间分布规律探讨

      1998, 20(3):73-78.

      摘要 (585) PDF 382.47 K (760) 收藏

      摘要:选取103°~113°E,31°~39°N范围内陕西、山西、河南、湖北、甘肃、宁夏等省(区)共79个地震观测台站1984-1993年的观测资料,对于被4个以上台站所记录到的地震,根据其直达横波与纵波的到时差,采用鲍威尔(Powel)搜索法重新进行了定位,测定了震源深度,共得到2051个可定震中的地震的震源深度数据.作出了渭河断陷及邻近地区现代地震的震中分布图、震源空间分布图、震源深度的平均等值线分布图、震源深度的经向剖面图和纬向剖面图.根据这些资料对震源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渭河断陷及邻近地区震源的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与该地区大地构造的差异性及地壳速度结构的非均匀性密切相关.

    • 走滑型地震震源孕育的三维组合模式

      1998, 20(3):79-82.

      摘要 (588) PDF 238.54 K (858) 收藏

      摘要:以走滑型地震为例提出了震源孕育的三维组合模式.在以往的组合模式基础上增加了震源下部的应力调整单元.这一应力调整单元由流变介质组成,孕震时不积累应力,而是将应力转移至上部的应力积累单元;在发震时该单元以其特有的粘滞性可以止裂;震后以其变形的时间依赖性可以控制余震发生.该调整单元的作用可以由地震后断层的蠕动曲线得到部分验证.

    • 强震前b值与C(n)值变化的对比研究

      1998, 20(3):83-87.

      摘要 (565) PDF 267.85 K (836) 收藏

      摘要:对比研究了中国西部地区发生的6次中强地震前b值与C(n)值异常变化特征.6次地震前,b值和C(n)值都有异常显示.b值异常一般出现较早,最早出现在震前1年左右;C(n)值异常大多在震前半年至2~3个月出现.b值曲线异常形态一般不太典型,而C(n)值异常形态较典型,表现为峰值异常.地震前2种异常同时出现.还对计算上述参数的空间范围的选取及窗长和步长的选取进行了讨论.

    • >短文
    • 梯度——波扰效应

      1998, 20(3):88-88.

      摘要 (532) PDF 74.76 K (932) 收藏

      摘要:梯度——波扰效应是我们最近提出来的.其含义是:在梯度环境中,如质点有向某方向运动的趋势,则在波扰动该环境时,质点更有利于沿原来有利的方向运动.这个效应的物理机制是波动引起的后果逆于梯度和顺于梯度时是不同的.

    • 红河断裂北段土壤中断层气含量变化特征

      1998, 20(3):89-91.

      摘要 (604) PDF 207.06 K (651) 收藏

      摘要:介绍了作者在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区进行的土壤中断层气研究结果.沿红河断裂带断层气组分H2,CO2,Hg和Rn含量很高.沿该断裂洱源测线断层气H2,CO2和Rn含量最低,向南H2,CO2含量逐渐升高,其中以定西岭测线的H2,CO2含量最高.表明在该段断裂活动强烈,而洱源一带断裂活动较弱.

    • 兰州市孔家崖断裂活动特征

      1998, 20(3):92-94.

      摘要 (568) PDF 224.92 K (837) 收藏

      摘要:主要根据调查资料及电测深、钻探资料论述了孔家崖断裂的展布以及第四纪以来不同地质时期活动特征.早更新世以来该断裂的平均倾滑速率为0.17~0.21mm/a,全新世以来平均倾滑速率为0.2mm/a.根据该断裂的展布及活动特征对某场区的工程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 河西走廊榆木山前土壤发育特征及其随时间的演变关系

      1998, 20(3):95-104.

      摘要 (523) PDF 438.74 K (710) 收藏

      摘要:在河西走廊榆木山前开展了旨在用于活动构造测年工作的土壤发育年代学新方法的研究.通过在不同时代河流阶地上开挖土壤探槽、系统采集土壤样品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及对各级河流阶地形成年代的14C和热释光年龄测定,详细研究了该区与断层新活动有关的土壤发育的主要物理和化学特性及其随时间(年代)的演变规律,初步建立起了土壤CaCO3含量和CaCO3累积指数值与发育年代之间的定量计算关系式.经回检和对比分析认为,所建立的定量计算关系式可适用于同类地区活动断层和晚第四纪堆积地貌面的实际测年工作.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