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6年第18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遥测地震台网地震波形人机结合分析处理系统

      1996, 18(2):1-4.

      摘要 (553) PDF 315.98 K (783) 收藏

      摘要:地震波形的分析处理并不是一般的数值运算或者数据编辑过程,其中有许多环节需要结合人在图像识别方面的经验才能作出准确判断。至今为止,仍然不能完全用计算机代替人来自动而又准确地分析和处理地震信号。通过实时处理所得的结果和数据还需要在地震分析人员的干预下进一步分析处理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在遥测地震台网中使用人机结合方式分析处理地震波形,这在国内还处于初始阶段。为了发展这种处理方法,作者成功研制了兰州遥测台网地震波形人机结合分析处理系统。本系统是用计算机显示的地震波形来分析处理地震的,不仅适合常规地震波形分析,也特别适合于地震速报分析,使地震波形分析处理工作更加快速、准确。本文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思路、系统模块结构以及主要功能和特点。

    • 关于地震趋势快速判断的初步研究

      1996, 18(2):5-11.

      摘要 (542) PDF 478.27 K (763) 收藏

      摘要:从讨论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特征出发,结合地震学中的常规手段,研究了对地震趋势进行快速判断的方法。对子如何利用单台地震资料进行地震趋势的快速判断做了初步尝试,取得一些有益的结果。

    • 中国东部特殊地震带研究

      1996, 18(2):12-17.

      摘要 (553) PDF 469.73 K (867) 收藏

      摘要:综合分析了中国东部湖南、湖北、广东等省的水库地震和矿山地震特征,并根据区域地震地质、深部构造等资料,初步确立了特殊地震带——诱发地震活动带。结果认为鄂湘粤地区之所以形成特殊地震带,是与现代活动的秭归-常德-河源深断裂带有关。

    • 甘肃地区地壳速度的非均匀分布

      1996, 18(2):18-25.

      摘要 (585) PDF 551.53 K (795) 收藏

      摘要:用天然地方震以及近震P、S波到时资料反演了甘肃7个分区的地壳结构。其速度非均匀分布表明:就垂向非均匀性而言,河西大于河东,海原、古浪两个8级大震区大于周围地区,横向非均匀性正好相反,但无论垂向还是横向非均匀性都是上地壳(大约以19km深度为界)大于中下地壳;青藏块体东北缘速度自SSW向NNE的东北角规则变化,上中地壳(约以30km深度为界)内沿该方向递减,下地壳及上地幔顶部递增;横向非均匀性以低速区带为主,大致沿祁连山断裂系向SSE直到兰州附近,再沿近NS向到舟曲武都,中间与近EW向直到康乐和政的西秦岭北缘断裂低速带交接,高速区主要在嘉峪关、玉门以北,景泰附近及兰州以南等处;中强以上地震不仅在低速区带发生,而且也在高速区及其它地方发生,两个8级大震震源区速度在研究区中地壳内为最低,要注意兰州附近及张掖民乐地区可能潜在的强震危险区。

    • 预报地震的地电阻率台址电性结构特征参数的研究

      1996, 18(2):26-30.

      摘要 (476) PDF 354.83 K (719) 收藏

      摘要:以地下浅部水平层状介质模型为基础,依据电测深资料,计算研究了表征台址电性结构具有抑制干扰能力和映震能力的特征参数:干扰系数α、γ和异常系数β及其物理特性和应用。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特征参数比电测深曲线和电性参数更直观、定量地表征台址电性条件的优劣,应用更广泛。

    • 用正向供电技术提高视电阻率观测精度

      1996, 18(2):31-36.

      摘要 (546) PDF 365.94 K (719) 收藏

      摘要:定量地实验研究了在采用不同观测方法时相同干扰对视电阻率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正反向供电方法可大幅度提高视电阻率的观测精度。同时还在ZD8地电仪上实现了这种观测方法,试验结果与理论推算值基本相符。

    • 抽水对体应变的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1996, 18(2):37-42.

      摘要 (567) PDF 416.95 K (672) 收藏

      摘要:通过对北京昌平台Sacks体应变和气压、水位及抽水资料的综合对比分析,较系统地论述了抽水对体应变年变、月变和日变的干扰作用,并探讨了消除干扰的方法。结果表明,去掉干扰后的体应变曲线与1989年大同等地震存在一定的对应性。本文在研究体应变的同时,也研究了地下水位的变化,并比较了二者的异同。

    • 电偶源频率电磁测深二维阻抗视电阻率计算的源效应校正法

      1996, 18(2):43-50.

      摘要 (510) PDF 576.84 K (756) 收藏

      摘要:研讨了频率域电磁法中不同源装置的大地电磁测深、线源频率电磁测深和偶极源频率电磁测深阻抗视电阻率的源效应影响特征。在唯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种电磁测深法阻抗视电阻率的相互换算法——源效应校正法(大地电磁测深二维TE极化视电阻率和其它两种电磁法的赤道装置二维阻抗视电阻车)。模型试验表明,利用这一源效应校正法可以由大地电磁二维视电阻率近似地计算出线源频率电磁二维阻抗视电阻率。这一方法被尝试应用于由线源频率电磁二维阻抗视电阻率估算偶极源频率电磁二维阻抗视电阻率。

    • 鄂尔多斯及其周缘地热分布的某些特征

      1996, 18(2):51-59.

      摘要 (549) PDF 587.96 K (950) 收藏

      摘要:利用鄂尔多斯及其周缘的大地热流、地温梯度和地温分布等资料研究了其展布特征和差异性变化,并讨论了地热分布与地壳深浅构造的关系。认为,鄂尔多斯块体内大地热流、地温梯度值整体偏低,而其周缘地区则呈现出环状高值异常带。该区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在鄂尔多斯周缘地区,即鄂尔多斯周缘存在着高热流、高地温梯度和地震丛集分布相统一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地热和地震活动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 武山台数据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1996, 18(2):60-66.

      摘要 (568) PDF 446.53 K (654) 收藏

      摘要:根据武山水化学综合地震台的具体情况,在微机汉字DOS环境下利用FoxBASE+2.10关系型数据库成功开发了武山台数据信息管理系统。本系统全部采用Foxbase+数据库编写,主要用于地震台站的数据管理及各种报表的自动生成。程序采用自项向下,逐步求精方法设计,全部功能模块均采用下拉式窗口。程序设计中,最大限度地采用了容错处理。一年多的实际运行表明,系统操作简单,界面友好,容错功能完善,完全满足台站日常工作需要。

    • 青藏高原北部与东缘地震波特征对比及其地球物理意义

      1996, 18(2):67-73.

      摘要 (514) PDF 437.16 K (696) 收藏

      摘要:藏北与滇南均是地震多发区,甘肃台网记录的该两区地震波有明显差异。滇南地震波途经青藏高原东缘到兰州,其体波波列以短周期成分为主。短周期面波L(g1)和L(g2)非常显著,起始尖锐。藏北地震波途经青藏高原东北部到兰州,传播介质对地震体波的短周期部分吸收相当强,体波和面波均有一定的衰减,L(g1)不明显或缺失,L(g2)起始缓慢,周期长。对两区地震波的对比研究表明,由于两传播路径中的上地幔与地壳上部构造差异显著,介质密度和分层不同,对地震波的吸收也就不同,从而造成两地区地震记录上的差别。

    • 青藏高原东北缘断层泥的研究

      1996, 18(2):69-95.

      摘要 (579) PDF 346.77 K (744) 收藏

      摘要:本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一些主要断裂(包括阿尔金、昌马、毛毛山等断裂)的断层泥首次进行了研究。在对断裂带的内部结构、围岩成分、断层泥的厚度及石英颗粒表面特征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断裂的活动年代、活动方式及断层泥形成的深度进行了讨论。石英颗粒表面上溶蚀程度(颗粒表面的光滑程度、凹凸现象及孔洞发育情况)可划分为6种类型并且每种类型都有相应的年代。根据断裂的粘滑、蠕滑特征,对该区的各活动断裂进行了粘滑段与蠕滑段的划分。用红外光谱与稀土元素的分析结果,算得断层泥形成的深度在地壳10km范围内。

    •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东段断层泥的粒度分布和显微构造特征

      1996, 18(2):74-79.

      摘要 (591) PDF 591.63 K (738) 收藏

      摘要:根据采集的天然断层泥样品,对西秦岭北缘活动断裂带东段的断层泥首次进行了粒度分布和显微构造特征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断裂带以粘滑运动为主,兼有蠕滑活动,并具张性扭动特征。

    • 遥测台网传输信道选定

      1996, 18(2):80-83.

      摘要 (462) PDF 292.79 K (815) 收藏

      摘要:遥测地震台网就是把不同空间分布的地震台网检测到的地震信号用遥测的方式实时或准实时地传送到台网中心进行集中记录和统一授时并用计算机处理地震数据的一种地震台网。遥测地震台网的速度快、精度高,使大地震参数的速报速度加快,并能及时建立地震目录库,可满足地震预报、科研、经济建设各方面对地震数据的要求。

    • 陇县-岐山-周至断裂的运动方式与该断裂带地震活动特点分析

      1996, 18(2):84-89.

      摘要 (496) PDF 212.78 K (483) 收藏

      摘要:近些年来,一些弱小地震在关中西部频频发生,它们主要集中在陇县-岐山-周至一带。据震源机制解分析,这些地震与陇县-岐山-周至断裂有关。该断裂是如何控制这些地震的发生与分布?断裂所在区域的地震危险区是陇县还是岐山?本文通过对陇县-岐山-周至断裂运动方式的研究,就以上问题进行了探讨。

    • 周至两次地震烈度异常原因的初步探讨

      1996, 18(2):90-95.

      摘要 (570) PDF 215.72 K (708) 收藏

      摘要:周至地处陕西关中腹地。1988年1月和1993年4月,在周至分别发生ML4.3和ML3.6有感地震,这是近年来在关中地区发生的较引人注目的两次地震。震中烈度分别为V度和VI度,有感面积分别为1120 km2和630 km2(图1)。

    • 怀念查小刚同志

      1996, 18(2):96-96.

      摘要 (874) PDF 273.21 K (415) 收藏

      摘要:1996年2月5日,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副研究员査小刚同志,因公外出在广州工作期间,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不幸以身殉职,我们失去了一位富有经验、业绩卓著的老同志,在地震战线上奋斗一生的地震工作者。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