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可 , 郭大庆 , 李秦梅 , 张慧 , 郑田新 , 郭文娣
1996, 18(1):8-15.
摘要:在分析地震活动性、地壳形变和其它前兆资料基础上指出,1990年景泰6.2级地震前后甘肃东南部地区的区域异常具有变化速率小,起始时间不同步,异常反映的力学性质不一致等特征,其中以异常变化速率小最为显著。该特征与地壳形变及地震活动性异常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分析,认为景泰6.2级地震前甘肃东南部地区出现的群体异常是共和7.0级地震和景泰6.2级地震的区域性前兆,震后该区持续的异常变化反映了强震后大范围内的应力调整过程。甘肃东南部地区构造环境特殊,该地区可能是南北地震带第5、第6强震组的共同调整区之一。
1996, 18(1):16-21.
摘要:阐述了氡在地下水中的不同存在形式及不同形式氡的运移机理和传递地壳应力应变信息的机理,结合实际观测结果对其映震效能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逸出氡比溶解氡能更好地反映地壳的应力应变的变化,其映震效能明显高于溶解氡。因此,逸出氡可作为新的映震组分纳入水化台网观测,从而成为地震监测与预报的一种较有效的手段。
1996, 18(1):22-28,26.
摘要:用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了岩石破裂的逾渗模型,给出了在微裂隙随机分布情况下破裂集团的分布图象、破裂集团的大小分布规律、总破裂集团数、集团平均大小、b值、逾渗分维D及临界情形。所得结果与其他模型和实验基本一致,表明通渗模型是描述岩石破裂扩展演化过程的一种较合适的模型。还发现了岩石破裂过程存在的两个转折点,深入研究这两个转折点附近岩石的宏观性质,可为探索地震孕育演化过程的前兆性质提供依据。
1996, 18(1):29-35.
摘要:利用重建动力学相空间的方法,对唐山地震前后其周围几个台站及山丹地电台1990年的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进行了关联分维、李雅普诺夫指数及复杂度的计算,结果表明,地电阻率时间序列具有分维结构,在正常情况下,其吸引子维数在2.5左右。由复杂度的计算结果得知,地电阻率变化远比其它已知的标准奇怪吸引子复杂。
1996, 18(1):36-41.
摘要:研究了1900年以来中国大陆5级以上地震平静时间和7级以上大震的关系,发现在5级以上地震平静达3-4个月以上时,在平静结束后1年左右时间内发生了7级以上大震。1994年出现了5级以上地震平静时间达134天,对此平静时间以后的地震大形势进行了初步分析。
1996, 18(1):42-46.
摘要:主要讨论了地壳的突发性放气与地震、火山和意外性水灾的关系,重点阐述了1994年第24号台风的前进路线不规则的机制,认为它是由于受1994年9月台湾海峡7.3级地震前地壳突发性放气的影响所致。还对地壳的突发性放气造成水灾的可能性机制进行了阐述。
1996, 18(1):47-51.
摘要:通过对中国西部地区强震活动特征的研究,发现该地区存在有3组取向不同,然而近似三等间距分布的6级以上强震空带,相邻空带间距约5°,宽约1°。从青藏块体边界可能作用有周期性力的角度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初步的解释,认为这种现象可能是边界上3组周期力产生的应力波在块体内迭加形成的驻波所致,其波长与前人所得到的构造波波长非常符合。
1996, 18(1):56-60.
摘要:在对常用的跨断层形变资料处理方法和震情预测效果进行系统论述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畸形参数附带卓越周期拟合法,并以燕家台垂直基线为例,证明了该方法对剔除干扰、提取形变异常特征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还给出用断层形变异常判断地震三要素目前使用的方法和指标,并据此分析了危险地点的预测问题。
1996, 18(1):61-66.
摘要:根据作者1/50,000活断层地质填图的资料,讨论了天祝盆地内断层的全新世活动及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历史。结果表明,天祝盆地内断层的全新世活动强烈,上窑洞沟深槽揭示3980±50aB.P.曾发生过一次古地震事件,天祝盆地是一个典型的拉分盆地,其形成及演化与断裂活动密切相关.
1996, 18(1):67-70,76.
摘要:对西安地电台周围环境噪声干扰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噪声的衰减是很快的,地电测区避开企事业单位200m,环境噪声电平即可衰减1个数量级。只要工作认真仔细,在大城市近郊能够选出较好的地电台址。对每个特定地电台站在特定技术条件下,都有最佳极距的选择问题。
1996, 18(1):71-76.
摘要:根据误差理论及在民乐盆地等测量场地的观测试验结果,对影响短水准测量精度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短水准测量精度主要受4种干扰因素影响:(1)温度变化引起水准标尺尺长误差;(2)仪器单面受热的影响;(3)尺桩升降的影响;(4)地面折光的影响。特别是第4种因素的影响尤为显著。针对上述4种干扰,本文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进措施。作者将这些措施应用到实际观测中,收到了较明显的效果。
1996, 18(1):77-82.
摘要:所述的有源带通滤波器是采用现代网络理论,通过查图表反复计算数值调试并利用多项式综合滤波器的设计理论得到的设计结果,从频率响应特性曲线和电路结构可见,它完全满足了设计时所提供的各项技术指标的要求。文中详细地讨论了由单元电路到全极点多反馈滤波网络电路设计时的理论根据,各支路参数实际的计算和调试方法。这种电路结构简单合理,调试和维修十分方便,代替了无源滤波器中的大型电感和电容,有利于设备小型化。
1996, 18(1):83-83.
摘要:1995年7月22日6时44分,甘肃省永登县发生了Ms5.8地震.经甘肃省地震监测台网测定,该次地震的震中位置为北纬36°3'7,东经103°17',震源深度10km。震后收集甘肃及其邻近地区32个地震台站的P波初动符号,作出震源机制及其参数,见下表和图l。
1996, 18(1):84-86.
摘要:长春地震台的地电和地磁两种观测手段建在一起,观测结果表明地电供电系统对地磁观测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干扰。主要干扰表现为GSI仪器观测时找无声区间的时候发生困难;Cj6仪器观测时使磁针发生摇摆不停,很难找到磁针的影子;CHD5仪器观测时读数不稳定;CB3型、57型磁变仪工作不正常,尤其是Z变线发生断续,影响正常观测工作。作者对地电供电系统对地磁观测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分析,找到了一个地电布极和导线架设与地磁记录室的最佳相对位置。
1996, 18(1):86-86.
摘要:由中日两国学者联合撰写与主编的专著《数理地展学进展)(中、英文版)已由地展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1996, 18(1):87-95.
摘要:讨论了地球内部的波动现象与构造及地震间的关系。引进了4类广义构造波。它们是:表现为地球不同年代的综合构造运动结果的超长周期构造波;由地震活动性迁移,即所谓地震活动波所反映的长周期(不同类型与不同速度的,周期从几年到几十年)构造波;由地震前兆三阶段发展过程反映出的中等周期(从几月到几年)构造波;以及由地下水位、地倾斜、重力、地震波、电磁辐射、地声等的变化所记录的短周期(从几分到几天)构造波。地震活动波又有3类,可分别用广义瑞利型构造波、广义洛夫型构造波及广义导波型构造波来解释。最后,研讨了地球内部波动现象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它们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与地震区划、地震预报以及地震成因研究中的应用。
1996, 18(1):95-95.
摘要:[本刊讯]计里工作是地展行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计量法规是计量法制管理的准绳,量和单位的国家标准是各行各业必须贯彻实施的强制性标准,国家计全技术法规是计量检定和监督管理必须遵守的法制性技术文件。严格贯彻我国计量法规和法定计量标准,是提高防震减灾科技研究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之一违反这些法规和标准的单位或个人的任何行为,都将按国家有关法令的规定受到处罚,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迫究刑事责任。
版权所有:地震工程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