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 17(1).
摘要:1995年元月6日,甘肃省科委和省新闻出版局在兰州联合召开了"1995年甘肃省科技期刊主编新春座谈会"。
1995, 17(1):1-9.
摘要:本文以组合模式基础,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计算了两个模型,主要研究结论是:(1)在发生大地震前,调整单元首先破裂,其应变随时间变化曲线呈准"λ"型;(2)在调整单元破裂后,积累单元破裂,其应变随时间变化曲线呈"λ"型;(3)在断层垂直方向上应变衰减很快,而沿断层走向方向上衰减很慢;(4)场区各单元的情况很复杂,其应变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呈非"λ"型。最后本文列举了一些有关"λ"型的震例,并利用结论(1)解释了几种前兆现象。
1995, 17(1):10-14,22.
摘要:本文在考察了节理化岩体的断裂力学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分形几何原理,建立起追踪裂纹断裂分形模型,对不连续岩体的断裂韧性的分形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通过压剪试验得到验证。
1995, 17(1):15-22.
摘要:本文将S.Park1984年提出的解决三维大地电磁测深问题的薄层近似方法,用于甘肃省河西地区的大地电磁测深定点复测结果的资料解释,展示了这种方法应用于复杂介质结构下的大地电磁测深工作的良好前景。依据该方法理论而编制的程序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1995, 17(1):23-30.
摘要:本文系统研究了甘肃省地下水台网各井点的干扰情况,并通过资料处理,分析了地下水短临异常的某些特征,讨论了其监测效能,最后提出了该地区地震短临异常指标。
1995, 17(1):31-35.
摘要:本文依据航磁资料和频率域磁性单界面反演方法,计算了河套断陷带及其邻区的基底磁性界面的埋深;依据三维磁性层反演方法求取了该区磁性层下界面,即居里界面的埋深;分析了磁性层上下界面的定量特征,并结合重力、地热、地形变诸方面的研究成果,讨论了该区的地壳结构特征及地震成因。
1995, 17(1):47-50.
摘要:本文首先对柯氏力的含义进行了简要介绍,进而从地质资料入手讨论了利用震源地方的柯氏力作用预报大震发生后强余震或续发性大震强度的可行性,通过对几个震例的分析,可以认为该方法是可行的。
1995, 17(1):51-61.
摘要:本文对分层弹性地基中单桩基础通过特性分析,建立了合理的力学模型,按分层弹性地基土模型对桩进行扭转振动分析,给出了桩基础扭转自振特性及在扭转地震载荷与扭转振动载荷作用下的强迫反应解析解,文中的解析公式为分层弹性地基中的桩基础扭转地震反应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解析方法。
1995, 17(1):62-68.
摘要:本文试图将模糊人工神经元网络及模糊信息分析理论引入到余震区长度与震级关系的识别之中。采用信息扩散与BP型人工神经元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模型,该模型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及处理矛盾样本的功能。最后将该模型的识别结果与统计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1995, 17(1):75-79.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地倾斜观测仪器设置的实情,推导出由任意两方向设置的倾斜仪观测资料计算地倾斜角及其倾斜方位角的通用公式,以及归算至南北、东西方位的公式。用本文的公式对泰安台两种类型倾斜仪观测资料进行了归算,归算后其倾斜固体潮曲线同步变化,相关性明显增强。对大同-阳高MS=6.1地震前的倾斜异常资料也进行了归算,归算后异常也比较明显。最后,作者还对我国地倾斜观测资料的归算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
1995, 17(1):80-82.
摘要:描述前兆异常幅度的归一化方法1问题的提出目前关于地震前兆异常幅度的表示缺少统一的方法,各手段用各自的观测量(有些甚至用仪器读数)的变化作为异常幅度,在地电阻率观测中用视电阻率的相对变化作为异常。
1995, 17(1):83-84,87.
摘要:武都两水地应力台震前应变短临异常特征1前言甘肃武都地区两水地应力台站建于1971。该站处于多组构造的交汇复合部位,据多年观测发现,该站是地震前兆监测的敏感部位。
1995, 17(1):85-87.
摘要:768遥控装置发送机部分电路的研制与应用1引言768遥控装置由发送机和接收机两大部分组成,主要用于遥控检查和检验地震遥测系统。768遥控装置每天发出的标定指令和野外拾震计的标定响应脉冲,直接反映了地震遥测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度。
1995, 17(1):88-90.
摘要:地壳板块运动的广义相对论理论板块构造学说问世以来,迅速地为广大地学工作者所接受[1,2],被J.T.威尔逊宣称为一次"地球科学中的革命"。它是当前最广泛采用的一种大地构造理论。但是,随着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人们也发现和遇到一些新问题。
1995, 17(1):91-95.
摘要:本文应用灰色控制系统理论,选取1980年1月至1988年12月日本的地震序列资料,将(6.0,7.0]级地震作为样本,建立了预报地震发震时刻的动态模型,并选取最佳模型对日本未来发生中强地震的时间进行了预测。另外,从函数变换的观点,对GM(1,1)模型进行了广义解释,指出对序列建模必须从满足光滑度的时刻计起。通过大量计算表明,用足够小量样本比大量样本建模,其拟合与外推精度要高。对此,从信息论的角度进行了剖析。
版权所有:地震工程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