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1年第13卷第s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1991, 13(s1):1-1.

      摘要 (550) PDF 80.01 K (603) 收藏

      摘要:天水地震区位于中国南北地震带北段,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7级以上大震。该区位于华北地块、扬子地块、青藏高原几个构造体系交汇地区,在这样一个具有重要地质意义和地震意义的地区开展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 天水地震区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场和地震活动背景

      1991, 13(s1):2-6.

      摘要 (528) PDF 386.66 K (721) 收藏

      摘要:本文扼要地概述了位于中国南北地震带北段的天水地震区地震地质与区域构造特征、地球物理场背景与地震活动特征,进而明确了在本区开展人工地震测深应回答的问题。

    • 天水地震区人工地震测深观测系统与观测资料

      1991, 13(s1):7-15.

      摘要 (595) PDF 643.93 K (901) 收藏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天水地震区人工地震测深工程测线、测点分布及11个爆破源参数。观测系统以两条交叉的纵测线为主体,在其西北方向设置一条不完整的纵与非纵测线用以获取重点测区的反射波资料。为控制测区南北两部分的中间层和莫氏面深度,设置南北两炮点利用东西方向测线构成大面积的网状非纵观测系统。总计得到1300道有效记录。

    • 天水地震区地壳浅层速度结构

      1991, 13(s1):16-21.

      摘要 (1080) PDF 454.10 K (677) 收藏

      摘要:本文利用天水地震区成县-西吉和灵台-阿木去乎二条人工地震测深剖面取得的7个相遇系统Pg波资料,研究测线下方地壳浅层结构。在充分细致的震相分析前提下,采用经典的时间场法和算术平均法来反演,得到了天水地震区结晶基底界面以上层的浅层结构和速度分布。结果表明,该区基底界面上覆沉积层平均速度4.17公里/秒,基底界面速度平均为5.84公里/秒。武山炮点西支上覆沉积层速度偏低,平均速度只有3.88公里/秒,界面速度只有5.59公里/秒。秦安炮点的南支界面速度偏高,上覆沉积层平均速度为4.21公里/秒,界面速度达6.26公里/秒。天水地震区基底面的埋深平均只有1.9公里,埋深最浅的点在成县附近,出露地表,最深的点在灵台附近,基底界面的埋深达5公里左右。该区切割基底界面断裂较多,其中以灵台西,秦安附近和天水附近为最多,断距也大。

    • 天水地震区浅层地质构造

      1991, 13(s1):22-28.

      摘要 (588) PDF 599.81 K (742) 收藏

      摘要:本文利用前人取得的资料,在编制各类地质图表的基础上,采用地层剥皮法,揭示了甘肃东部地区,纵横东西、南北地震测深剖面上,变质基底的顶部的起伏状况,归纳讨论了两条测线所跨越的沉积建造和主要断裂特征。

    • 灵台-阿木去乎剖面地壳速度结构

      1991, 13(s1):29-36.

      摘要 (520) PDF 1.17 M (651) 收藏

      摘要:在Ⅰ测线观测资料的基础上,本文结合测区特点给出了高程校正及沉积层校正方法,利用反射波与莫霍面折射波运动学特性进行一维、二维地壳结构的正、反演计算,获得了自甘肃夏河至灵台460公里范围内的分层地壳结构,认为西部地壳厚度约51公里,东部仅为44公里,已属鄂尔多斯地台区结构,与地槽区的分界线大致对应地表陇县固关镇。武山与张家川之间在15-20公里深处存在低速层。结合地震波的动力学特性,可判定本测线通过的超壳断层有鄂尔多斯西缘-六盘山断裂、西秦岭北缘断裂和武山南北向断裂。

    • 成县-西吉剖面地壳速度结构

      1991, 13(s1):37-43.

      摘要 (561) PDF 499.01 K (756) 收藏

      摘要:天水地震区人工地震测深工程中成县一西吉测线南起甘肃成县,北至宁夏西吉,全长242公里,设4个炮点。对该测线资料解释的结果表明,该测线地壳可分为沉积层、上地壳、中地壳与下地壳四层。莫霍面从南向北逐渐加深,在天水一秦安附近M面上隆,中地壳顶部发现有低速层。与测线相交的西秦岭北缘断裂是一个超壳断裂,该断裂是祁连地槽与秦岭地槽的分界断裂。

    • 天水地震区非纵资料解释

      1991, 13(s1):44-47.

      摘要 (537) PDF 299.74 K (529) 收藏

      摘要:在天水地震区人工地震测深中,在三条测线上观测了八个炮点的非纵记录。这些非纵剖面旨在判定M面形态及断裂。解释结果认为,本区地壳呈北厚南薄,西厚东薄形态,不仅发现了近东西向的西秦岭北缘断裂,尤其发现了宕昌-通渭,西和-静宁北北东向深部隐伏断裂,在此区域内,存在着一系列近南北向平行深部隐伏断裂,它们的走向与本区M>7的地震排列相一致。

    • 天水地区S波速度结构

      1991, 13(s1):48-54.

      摘要 (442) PDF 501.68 K (1192) 收藏

      摘要:本文归纳总结出人工地震测深中利用垂直向记录识别S波震相的几个准则,提出了P波和S波联合反演地壳结构的方法。根据这一方法,反演了南北地震带北段张家川炮灵台-阿木去乎测线、厂坝炮徽县-礼县测线等的地壳结构,并给出了各段地壳介质有关参数。结果表明,P、S波联合反演所得结果可信度较大。

    • 天水地震区S波偏振异常

      1991, 13(s1):55-60.

      摘要 (543) PDF 451.97 K (949) 收藏

      摘要:本文给出中国大陆西部天水地区地壳测深研究工作中S波激发与接收,S波有效观测窗口,S波分裂和偏振异常特征与介质地震各向异性以及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主方向关系的研究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利用普通钻井爆炸震源,震源位于含水层以下,能够激发出较强的S波。采用三个分量拾震器,不但能够较好地接收到莫霍界面上反射的S波波列,而且在不同的观测距离观测到不同深度界面反射的S波。天水地区试验结果给出M面反射S波最佳观测窗口为170公里左右,并存在着明显的S波分裂与偏振异常。超前S波偏振优势方向为近东西方向,与该区震源机制解研究得到的最大主压应力方向(P轴方向)基本一致。而晚到S波偏振优势方向为近南北向,与该区现今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垂直。

    • 天水地震区地壳结构特征

      1991, 13(s1):61-67.

      摘要 (495) PDF 273.14 K (927) 收藏

      摘要:本文在对天水地震区人工地震测深资料解释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和归纳了该区基底特点、深部速度结构特点、断裂特点和大地构造特点,获得了对该区由浅到深、从地球物理到地质、从地壳结构到大地构造及其形成较全面较深刻的认识。

    • 天水地震区深部构造与地震关系初步探讨

      1991, 13(s1):68-70.

      摘要 (516) PDF 240.06 K (684) 收藏

      摘要:在对天水地震区人工地震测深解释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对该区深部构造与较大地震形成的关系的初步认识,6级以上大震均与构速有关,7级以上大震与断层交汇有关,M面上隆与M面厚度变异处发生多次强震,本区发生中强震地区的底部有低速层和上地幔低速带。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