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 12(2):1-15.
摘要:利用WWSSN长周期远场P波的初相、破出相和终止相研究了1976年8月16日、22日和23日松潘三次大震的震源断层面破裂错动传播的全过程,判定了发震断层面和确定了它们的震源动力学参数。由较弱的P波初相求得三次大震的始破裂区长度分别为8、5和6 km。它们均为双侧破裂,震源体的破裂长度分别为73、43和52km。由于震源区存在重叠现象,因此,总的震源尺度仅为90 km。由破出相确定8月16日松潘大震的震源深度为9 km。此外,研究还发现,显著的终止相和较大的破裂速度与震源端部存在调整单元有关。
1990, 12(2):16-21.
摘要:本文在假定地球介质为粘弹性的基础上,测定和分析了东经103°以东的甘肃地区和宁夏西海固地区的介质品质因子Q值,由P和S功率谱计算的地震的平均Q值为126,低值区平均Q值为58。海原及礼县Q值较高,其平均Q值分别为194和957,迭部Q值较低,其平均Q值为48。这些高值和低值均出现在主震前后。
1990, 12(2):22-26.
摘要:本文用对应分析方法对秦岭北缘大断裂各段的断层气(水溶气)进行了分析,由此确定的该断裂地震危险段顺序为,贵德-循化段大于临潼-咸阳段,清水区在两者之间,天水-和政段大于眉县-兰田段。并进一步得出,贵德-循化段和清水区为强震危险区,而眉县-兰田段不会发生7级以上大震。
1990, 12(2):27-34.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预报地震的模糊数学方法。该方法包括:(1)从特征因素和预报指标二个论域进行多相模糊统计;(2)对所得的隶属函数进行直积运算,并用条件概率公式建立模糊关系矩阵;(3)通过模糊变换和最大隶属优势准则得出预报意见。对云南地区近期地震活动的预报试验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1990, 12(2):35-41.
摘要:本文重点研究了在膨胀力源作用下,大尺度花岗岩标本缓慢破裂过程中的电阻率和声发射前兆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岩石破裂过程申不仅观测到了电阻率的长趋势变化和短临异常,而且观测到了清晰的破裂前兆。在大破裂发生之前数小时观测到了电阻率的突变异常。实验中还记录到了声发射现象,其开始的时间较电阻率稍晚,初始破裂和主破裂时的声发射现象有其各自的特殊性。
1990, 12(2):42-48.
摘要:本文采用标度变换法分析了宁夏灵武、吴忠地区1971年以来发生的、有较完整的仪器记录的4次中强地震序列的时间分维D0,发现前震序列或双震序列的第2次主震前的地震时间分维低于余震序列,序列的P值及b值亦具同步变化。初步认为,研究地震序列的时间分维结构可能有助于对其短期趋势的估计。本文还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1990, 12(2):49-58.
摘要:1984-1985年,利用厂坝铅锌矿工业爆破,在天水-礼县地区布设测线进行了大范围的地震测深工作。对该地区的地壳速度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沉积层平均厚度为2.5km,速度为4.0km/s(P波);地壳平均厚度为43.68km,平均速度为6.20km/s;徽县-礼县地壳速度剖面可分为5层,其中在24-29km深处有一低速层,基底深度变化较大,在礼县地壳浅部发现一断层。对天水-礼县地区还进行了P波、S波联合反演,获得了该区P波与S波速度结构,其地壳范围内的平均波速比为1.73。
1990, 12(2):59-64.
摘要:本文根据中国抗震规范(TJ11-78)和多次地震的多层砖房震害统计资料,用建筑力学方法推导出估计地震动峰值的公式。结合1988年灵武5.5级地震的多层砖房震害,根据计算的墙体抗震强度系数估算了这次地震的地面峰值加速度为0.158(g),相当于烈度7度半。
1990, 12(2):65-69.
摘要:本文根据地球的结构和物理场,以及氢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由其电子结构所推断的本身性质,结合近代凝聚态、结构化学和超高压技术的进展,论证氢在地球的下地幔-地核的物理化学环境中,超高压达106数量级大气压,有足够的热力学位的差值,使氢凝聚成全属氢,它具备自激发电机原理,可阐明地球的磁场、电场和引力场的来源。
1990, 12(2):70-77.
摘要:本文根据野外调查资料及重力、航磁等资料,对柴达木盆地及其邻区的主要活动断裂的大地构造位置、产状、深度和第四纪活动特点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並讨论了这些断裂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这一地区的地震活动强度与断裂深度有关,具左旋运动特征的全新世近东西向活断层与强地震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
1990, 12(2):78-82.
摘要:滇西实验场位于北纬24°.5-28°,东经98°.5-101°.5,其面积约80000km2。
1990, 12(2):83-85.
摘要:实践表明,单靠一项手段来预测地震往往是行不通的,比较可取的办法是把多项预报手段的预报意见加以综合分析。在地震的综合预报中,如何确定各手段的权重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以往所用的方法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试图根据模糊数学中的“贴近度”,概念,提出一种比较客观的算法,利用这个算法可以近似地求得各手段的权重分配。
1990, 12(2):86-92.
摘要:地球基本磁场随时、空有一个周期性的、长期缓慢的变化。
1990, 12(2):93-97.
摘要:华山北麓断裂是渭河盆地内一条典型的活断层。著名的1556年华县八级大地震就发生在该断裂带上[1、2]。
1990, 12(2):101-104.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推广普及,单片计算机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迅速地渗透到各个技术领域。国外许多地震仪器早已用上了单片计算机,国内在这方面也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1990, 12(2):105-112.
摘要:本文给出了西安地裂缝的新活动图象(1985-1989)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西安地裂缝的构造特征及人文特征。对于构造特征,本文提出了不仅有构造的几何控制作用,而且有构造的力学控制作用。前者直观地表现在地裂缝的空间几何分布规律上,而后者则既表现在地裂缝的形成过程中,又表现在地裂缝活动与地震活动的时间特征上。人类活动主要是过量抽取地下承压水所导致的地面不均匀沉降,这是地裂缝运动速率比构造运动速率高一个数量级的原因。按照地裂缝的主运动即垂直差异运动速率,本文将地裂缝分为三个等级(A级≥20毫米/年,5毫米≤B级<20毫米/年,C级<5毫米/年)。西安地裂缝的活动度分级图较好地反映了地裂缝的多因迭加机制。
版权所有:地震工程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