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3年第5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南北地震带水氡正常变化的研究

      1983, 5(3):1-10.

      摘要 (587) PDF 798.60 K (964) 收藏

      摘要:本文主要利用南北地震带上的水点资料,研究了水氡的年变化形态,分析了年变化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水氡正常变化的含义,即在无震期间,水氡实测值在一年内随时间变化所表现出来的某种规律性变化形态,而且这种变化形态每年都具有相似的重复性。作者认为,水氡的正常变化可分为三种类型:夏天高冬天低的"弓"型;夏天低冬天高的反"弓"型和近直线型。某个水点水氡的正常变化被研究清楚以后,依据它所属的类型,就可以推知所受的干扰因素,並能及时判断出是否出现了异常。

    • 破裂终止的实验研究及地震断裂终止的讨论

      1983, 5(3):11-17.

      摘要 (708) PDF 545.49 K (1036) 收藏

      摘要:本文应用断裂力学中的止裂原理和用环氧树脂材料所做的破裂终止的实验结果,讨论了地震断裂的终止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地震地质条件:1.近期曾发生过中强地震的区域;2.历史上发生过七级以上大震的震源区;3.深大断裂及构造交汇区;4.一定规模的地块和横向隆起。依此条件可用来估计未来大震的强度,因而对中长期预报可能是有意义的。

    • 库尔勒5.8级和库车6.0级地震地方震尾波持续时间比的初步研究

      1983, 5(3):18-23.

      摘要 (598) PDF 422.99 K (1052) 收藏

      摘要:选用地方震尾波长度两水平分量的算术平均值与垂直分量之比τHv作为参量,分析处理了库尔勒1978年4月22日5.8级地震前后库尔勒地震台65型地震仪所记录的104个地方震,以及库车1979半3月29日6.0级地震前后新源地震台维开克型地震仪所记录的128个地方震。取地震前几分钟噪声水平的两倍(毫米数)作为噪声带确定尾波的结止时间。所取地方震震中距Δ小于200公里,震级区间取0.7≤ML≤4.5。结果表明,在库尔勒5.8级地震前一个多月库尔勒台的τHV出现了一定的低值变化,而在库车6.0级地震前利用新源台求出的τHV变化不太明显,略有异常显示。

    • 西安台地电阻率异常的分析

      1983, 5(3):24-29.

      摘要 (591) PDF 478.78 K (992) 收藏

      摘要:西安台地电阻率自1975年8月开始观测以来,出现了长趋势的下降异常及在趋势下降的背景上又迭加了两个负异常。趋势下降与西安地区地裂缝活动、西安地区构造性下陷以及承压水位的下降明显相关,两个负异常则与地裂缝的两次加速活动以及构造性运动由下陷转变为抬升有关。

    • 中强地震前水氡短临异常的研究

      1983, 5(3):30-35.

      摘要 (493) PDF 468.57 K (872) 收藏

      摘要:本文根据对甘肃省及邻区近几年来发生的松潘7.2级强震、礼县5.0级中强震和海原5.5级中强震前水氡短临异常的分析研究,以及对多年来收集的50个中、强震例共139泉次水氡临震突变资料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有监视能力的水氡观测网点。若氡含量出现短趋势加速上升(或下降)和临震突变的同步异常则可能是发生中、强震的一个前兆信息。据此较好地试报了1982年6月8日武威4.1级地震。

    • 地震前地磁垂直分量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的讨论

      1983, 5(3):36-42.

      摘要 (455) PDF 615.38 K (877) 收藏

      摘要:本文分析了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和1982年4月14日海原5.5级地震前的地磁变化。指出地震前地磁垂直分量减小的变化可能是高电导带附近的地震地磁前兆的一种特征。同时认为,这种地磁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地幔物质对流导致居里等温面的变化所引起的。

    • >简讯
    • 周至-西安凹陷地震趋势讨论会在周至举行

      1983, 5(3):42-42.

      摘要 (508) PDF 92.48 K (545) 收藏

      摘要:1982年6月30日至7月1日陕西周至县境内发生了76次小震群。这一现象是在鄂尔多斯块体周缘中强地震活动增强的背景上发生的,为此,咸阳地区地震办公室邀请了陕西省地震局、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及宝鸡、渭南、铜川、商洛、汉中的地震工作者共36人,于1983年7月9日到3日在周至县举行了"周至-西安凹陷地震趋势讨论会"。代表们讨论了该地区今后的地震趋势问题。

    • 宝鸡市地震局建成穴居动物实验站

      1983, 5(3):42-42.

      摘要 (523) PDF 92.40 K (549) 收藏

      摘要: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蒋锦昌和陕西省地震局李永善同志指导下,宝鸡市地震局于1982年10月建成了一个穴居动物(以蛇为主)地震前兆实验站,主要实验地震前的温度变化、地气味、声波振动对这类动物的影响。

    • 华北大地震气压场特征分析

      1983, 5(3):43-47.

      摘要 (581) PDF 363.04 K (874) 收藏

      摘要:本文研究了发生在华北的四次强地震(即邢台、渤海、海城和唐山地震)与大气压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在空间和时间上,四次地震的气压变化型式几乎相似。
      1.震前震中地区的月平均气压距平位明显的不同于周围地区,震中十分靠近气压距平中心。
      2.震前逐日平均气压值呈现出一种超过10毫巴的特殊变化。
      上述现象表明地震孕育过程对大气可能有影响,也表明大气压力触发作用存在。作者认为这些结果可以用于短期预报。

    • 震源应力场与构造应力场

      1983, 5(3):48-56.

      摘要 (591) PDF 709.35 K (1047) 收藏

      摘要:每个地震按照双力偶模型所得到的震源应力场,有的反映构造应力场,有的反映转换应力场。凡是在已存在的活动断裂上由粘滑发震的震源机制解而得出的P、B和T轴与构造应力场的最大、中等、最小的压力主轴是对应的,只是略有偏离。分析了岩块相对滑动产生的转换应力场,证明由转换应力场所产生的脆性剪切破裂而发震的震源机制解得出的P、B、T轴则与构造应力场三个主轴方向可以完全不符。通过对具体震例分析表明,当考虑了转换应力场之后可对几个地震区的应力场得到统一的解释。因此,在一个地区根据震源机制解来恢复构造应力场时必须先判明:是构造应力的直接作用下的粘滑或剪切破裂,还是转换应力场所形成的、共轭剪切破裂,前者可直接恢复构造应力场,后者则应经过转换寸能恢复构造应力场。

    • 鲜水河断裂带深部情况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1983, 5(3):57-62.

      摘要 (522) PDF 553.31 K (914) 收藏

      摘要:本文根据重力、航磁、地壳视厚度、地震活动性及震源深度等资料,对鲜水河断裂带形成的深部状况及其与地震发生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
      1.该断裂带在上地幔顶部的壳幔界面上並未得到清晰和直观的反映,因此推测它可能未切穿岩石圈,而属一条壳内区域大断裂。
      2.该断裂是在前海西期构造隆起背景上发育起来的。
      3.从地壳剖面上看,古生代变质岩系底板以下到磁性居里等温面之间的带状空间,是该断裂带的孕震和发震的层位。
      4.磁性居里等温面的隆起或高点部位,因岩浆或高温流体的侵入,往往是孕震断层的根部,根部增温,上部锁住,故有利于应力的集中,最易产生错动,而成为强震孕育、发生的重要场所。

    • 气压变化对石英弹簧重力仪读数的影响

      1983, 5(3):63-70.

      摘要 (589) PDF 652.08 K (864) 收藏

      摘要:根据我们在低压仓中对国产ZSM-Ⅲ型(简称Z)、美国Wodnre(简称W)及加拿大Scintrex CG-2型(简称C)8台重力仪进行气压实验的结果,气压变化和重力仪读数呈极好的线性关系,但每台仪器有不同的回归系数,因此在以地震预报为目的的高精度重力测量中,应该对野外观测的结果进行气压改正。用高差所建立的重力基线场的数值是否准确有进一步考虑的必要。

    • >简讯
    • 兰州地震研究所和甘肃省地震学会联合召开大震对策学术讨论会

      1983, 5(3):70-70.

      摘要 (589) PDF 113.88 K (746) 收藏

      摘要:1983年6月13日至18日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和甘肃省地震学会在兰州联合召开大震对策学术讨论会。来自西北五省区和四川、云南、贵州、天津、江苏、山东各省地震局、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分析预报中心、有关大专院校、设计院以及甘肃省各地区地震办公室等50余单位的11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 1947年青海达日7(3)/(4)级地震

      1983, 5(3):71-77.

      摘要 (880) PDF 1.21 M (805) 收藏

      摘要:1947年3月17日青海省达日地震发生在巴颜喀拉山北缘山区,震中烈度为10度,等震线长轴方向为北50°西,地震形变带长150公里,由一系列的陡坎、鼓包、凹槽和裂缝组成。从形变带的性质及其组合规律分析,震区主压应力方向为北东东-南西西。
      地震形变现象与挽近时期活动的北50°西的日查-克授滩断裂和北北西向断裂带的展布相一致。因此推断,此次地震是日查-克授滩断裂和北北西向断裂带现今继承性活动的结果。

    • 论四川挽近构造体系及其发展特征

      1983, 5(3):78-86.

      摘要 (576) PDF 768.73 K (839) 收藏

      摘要:四川最强烈的挽近构造活动时期至少有三次。第一幕在新、老第三纪之间,第二幕在新第三纪与早更新世之间,第三幕在早、中更新世之间。它们各控制多种构造带或构造体系的活动,经过错综复杂的演变过程,最后铸成四川复杂的地质构造轮廓和山川地貌景观。挽近时期进一步活动的构造型式有:东西向构造带、南北构造带、棋盘格式构造、新华夏系、青藏系及旋扭构造等。各构造带的发生演变及成生顺序所反映的构造应力场及其转变方式颇有规律。总体看来,南北向挤压作用在先,东西向挤压作用在后。

    • 传播的剪切破裂与另一静态断层的交遇

      1983, 5(3):87-90.

      摘要 (574) PDF 268.94 K (708) 收藏

      摘要:本文讨论了地震发生时传播的剪切断层遇到横交的粘锁不好的静止断层时的各种情况。文中指出,传播的剪切断层端部有压应力和张应力,静止断层对压应力和张应力的反应是不同的。压应力可以通过静止断层而传入该断层的另一侧介质中(尽管有衰减),但张应力就可能把静止断层拉裂而传不到静止断层的另一侧介质中去。这样,当一个传播的剪切断层在未和静止断层相遇时,它的端部有很高的剪切应力,但越过静止断层后只剩下(或主要剩下)压力所引起的剪切应力了。此时剪切应力大大衰减,因之剪切断层的传播就停止了。当然在断层交会地区介质破碎松软,这也是断裂停止的一个原因。震前确定停止地点有助于确定孕震体的长度,由此可对未来震级大小作出估计。

    • 大华北地区强震前的中、小地震相对密集活动特点

      1983, 5(3):91-102.

      摘要 (607) PDF 724.78 K (912) 收藏

      摘要:本文利用七○年至八二年的中、小地震活动资料,结合大华北区域快速破裂过程和特征,分析了该区十几年来强震发生前,中、小地震相对密集的活动特点。指出大华北地区存在一个近似扇形的快速破裂网络。这个网络(最少在目前)既控制着绝大多数的中、小地震活动带,又控制着强震的发震地区。探讨了该区自七○年以来MS≥6.0级地震前的中、小地震活动异常。强震主要发生在扇形破裂网络的交汇点附近,震前一至十年交汇点附近都有5级左右地震活动或出现相对密集现象,ML≥2.7级的地震相对频率有较明显的增强。七○年以来共发生8次MS≥6.0级强震,其中6次有明显的地震活动异常(占75%),2次尚未发现异常活动(占25%)。所有这些对于判断大华北地区的未来强震危险地点及中、短期震情分析具有实用意义。

    • >短文
    • 兰州台面波震级偏差的地理分布

      1983, 5(3):103-106.

      摘要 (613) PDF 351.37 K (736) 收藏

      摘要:自从1935年里克特提出震级标度以后,地震界才对地震强度有了较为客观、定量的微观描述。然而近二、三十年来,震级精度提高得並不快。这就给整个地震研究工作带来了不便。

    • 地震区的垂直运动现象

      1983, 5(3):107-110.

      摘要 (587) PDF 416.73 K (616) 收藏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有历史记载以来发生了许多次强烈破坏性地震。这些地震究竟是什么力量引起的,目前一般认为是由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对我国大陆挤压作用的结果。

    • >简讯
    • 兰州市金城关断裂新活动的发现及其研究意义

      1983, 5(3):110-110.

      摘要 (578) PDF 133.02 K (851) 收藏

      摘要:金城关断裂1)位于兰州市黄河谷地北缘,西自沙井驿一带起向东经安宁堡、十里店、金城关到庙滩子一线,出市区继续向东延伸至夏官营一带,全长30公里,市区出露长约15公里。

    • >短文
    • 对天水土应力异常的分析

      1983, 5(3):111-114.

      摘要 (554) PDF 368.50 K (551) 收藏

      摘要:测量土层中的应力或应变变化,以获取地震的前兆信息,为地震预报服务,这种方法应用已久。在一些大震之前土应力往往有明显的变化。甘肃天水地应力站所观测到的土应力变化曲线即是一例。

    • >简讯
    • 鄂尔多斯地块周缘震情趋势讨论会在西安举行

      1983, 5(3):115-115.

      摘要 (471) PDF 87.18 K (634) 收藏

      摘要:经兰州地震研究所和陕西省地震局共同发起,在有关省(区)地震部门大力协作下,鄂尔多斯地块周缘震情趋势讨论会于1983年5月26日至30日在西安召开。参加会议的有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山西等省(区)地震部门的代表以及国家地震局地质所、第二测量队、青海省地震局、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师大、西安市地办等单位的代表共35人。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