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 1(3):1-13.
摘要: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三十年大庆来到了!战斗在大西北的地震战士,回顾以往峥嵘岁月,展望未来"四化"宏图,无不欢欣鼓午、意气风发。值此继往开来之际,为了总结三十年来西北地震科学的巨大发展,特撰写本文,以兹纪念。
1979, 1(3):14-17.
摘要:1976年是我国地震史上少有的活动高潮年份,这一年先后在龙陵、唐山、松潘和盐源发生了七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同年9月23日,宁夏、内蒙古交界处的巴音木仁附近发生了6.2级地震,这是宁夏自1920年海原8.5级大震后发生的第一次大于6级的地震。现将这次地震的活动特征介绍如下。
1979, 1(3):18-22.
摘要:1979年3月29日10时01分32秒在新疆库车东北发生了6.0级地震。这次地震波及阿克苏到库尔勒广大地区,震中区有轻微破坏,一人轻微受伤。震前有一定程度的予报,震后进行了考察。本文将对此次地震作概要介绍並对有关问题作些初步讨论。
1979, 1(3):23-29.
摘要:寻求识别前震的标志,是地震予报工作中值得探索的问题。但是目前还没有找到判断一个小震是否属于某一大地震的前震的肯定标志。
1979, 1(3):30-36.
摘要:阐明用四极对称法测得的地下岩石视电阻率(ρs)年变化形态的特征及其物理本质和作用是地电予报地震方法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对这一课题加以初步研究。
1979, 1(3):37-41,54.
摘要:近年来,结合地震工作,我国不少地区进行了水准复测,本文作者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大陆地区的垂直地形变特征以及垂直地形变在地震予报中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1979, 1(3):42-48.
摘要:野外观测和岩石物理实验的结果是地震孕震物理过程研究的基础。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由观测到的震区内的大地电磁测深结果出发,也考虑到近年来国内外所进行的一些岩石物理实验的结果,对我国大陆内大地震孕震物理过程进行初步的深讨。
1979, 1(3):49-54.
摘要:福建省东部紧连西太平洋地震带,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强震,震级最大达8级,近来弱震活动也很频繁。这些地震绝大多数发生在福建东南部沿海一带,尤以近岸海域地区最甚。
1979, 1(3):55-62,36.
摘要:1974年7月-10月,淮河中游出现了大量的宏观异常,随后虽有所缓和,但1975年、1976年又相继出现,特别在1976年7月以后,已发展到长江、黄河中下游,包括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和江西九江一带,然而却未发生Ms ≥ 5级的地震,因此分析这些宏观异常的原因,对于今后监视地震是有所裨益的。
1979, 1(3):63-68.
摘要:地下水在大地震前发生剧烈的水位升降、翻花冒泡,变色变味和某些化学元素的增减等异常现象已为许多地震所证实。因而地下水成为地震预报的有效手段之一。
1979, 1(3):68-76.
摘要:在地震予报中,短临予报是极为重要的。在这方面人们已从许多途径去寻找予报的指标。其中氡含量在临震前的突变就是人们寄于很大希望的指标之一。因为它突变的异常形态易被人们觉察。
1979, 1(3):77-80.
摘要:九条岭地区是甘肃省近年来地震活动水平最高的地区,本文着重介绍该区小震活动特点,並结合地质环境、构造应力场的作用及古浪大震影响的分析,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1979, 1(3):81-85,90.
摘要:地形变电阻率测量中需要一个稳定的电流源来代替数量很多的蓄电瓶串联供电。蓄电瓶存在体积大,成本高,维护不方便,对地绝缘电阻小等缺点。因此,在长城低压电器厂原有基础上研制了此电源。
1979, 1(3):86-90.
摘要:在地震予报实践中,人们试图应用前兆现象的异常时间的长短来估计未来地震的震级大小。国内外地震工作者提出了一些前兆异常时间与震级的经验关系式。
1979, 1(3):91-92.
摘要:目前各水氡点所出现水氡月均值曲线呈年周期性变化,只能说是一种现象,不能说其"年变",它是由测试时水样脱气温度和仪器K值造成,是可以定量排除的。
1979, 1(3):93-94.
摘要:目前国内外使用的计时钟多为石英钟。石英钟给出的时号与国际标准时号存在差变化的钟差△T。为求△T,观测人员每天都需对钟,但国内的对钟精度一般为±0.1",而国际为±0.01"。
版权所有:地震工程学报